桥的尽头是梦想

阅览626 作者:斯夫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2089 阅读时长:大约 4 分钟 ☑

大风起兮

我住的这镇虽小,桥却很多,镇的四周都是桥。想进镇,都得过桥。

我的住房两边就有桥。右侧的那座桥,就是三年前建的。每天我都要踏过这桥去吃早餐,去上班,去书店看书,去朋友家串门。

在我闲暇的时候,我往往喜欢去左侧的桥。那里靠山,依着田野。桥的周围是一丛一丛的竹林,桥下流淌着永不停息的或深或浅的水。这里是一个很容易长情感长思想的地方。夜晚总有一二对情侣靠在桥栏上,迎着凉风或是暖风或是寒风,喃喃细语。不远处的田野,绿绿的一片。偶尔,还有一二头牛,用硬硬的尖尖的牛角撞进的你的视野。不时听到顶空鸽子拍翅飞翔的声音。这些东西总是把我的思绪扯得很长很长。

站在桥上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仿佛是站在故乡的那座桥上。毕竟它是我人生的第一座桥。毕竟人生的第一有太多的纪念价值。第一次考100分,第一次进城,第一次拍拖……正有了人生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人生才一步步丰富起来,一步步深刻起来。

只不过故乡的那座石桥,古朴而又沧桑。究其历史,也不过是十来年的历史。前年我回家乡的时候,桥身依旧,桥面却是伤痕累累了。它的前身是一座木桥。就是用一溜儿木桩立成,再用马钉把几根树木钉在一起而架在木桩上的那种桥。寒是寒伧点,可是实用。平时,我总是通过它,走进学校。而周围的村民,通过它,走向广阔而肥沃的田野。

就是这样一座桥,我走过了童年的岁月,走过了意气风发的学生时代。

三春天,是河水发情的季节。那种季节,河水总是涨得很快。一道闪电,一声春雷,一场暴雨,河水就漫过了木桥,得意洋洋地在木桥边打个漩涡,笑嘻嘻地远去。

这个时候,父亲总是背着我,小心翼翼地用脚探索着桥面,把我送过桥。幼时的我就伏在父亲宽厚的背上,过了桥,我还抱着父亲的脖子,赖着不肯下来。父亲总是笑哈哈地背着我多走一段路。放学了,父亲又早早地等在桥头。

大暴雨自是不行了。一夜过去,原来的木桥,就像远古的一个神话,变得渺茫不可寻。这时父亲只好带我去下游两里多远的石桥。三番五次,自然极不方便。而去田野劳作的乡亲们,也极感到不耐。于是不耐烦的情绪,就扭结成了一股积极改变的精神。于是石桥就诞生在这股积极改变的精神里。后来我就想,人是需要那么一点点精神的。

正如某一位哲人说,人必须因生存才能活着,但人活着不完全是为了生存。虽然我们不可能像智者、哲人、思想家那样具有丰沛而强壮的思想,但人起码的一点精神得有。这一点也是我站在桥上所感悟的。那时我已在小城的一所重点中学读书了。

当石桥建成的时候,我们小朋友都去看了。看到那消然耸起傲然挺立的石桥,看到那崭新光洁平整的桥面,看到那桥下祥和平静的流水,我们欣喜得就像在三春天里上下翻飞的花蝶。可欣喜之余,我总有一点怅然若失的感觉。也就是说,我有点怀念那座木桥了。我怀念父亲背着我走在木桥上那种有点摇摇的感觉,还怀念春天有那么几朵白花或黄花零星的开放在木桥上,还有木桥边生长着的那密密的深绿色的苔藓……

自然,石桥给予了水更多的生机和活力。石桥的凌空耸立和水的灵动飘逸,相互辉映。石桥,无疑让相隔两岸的田野更密切了,更厚实了,也更丰富了。人们常说,没有爬不了的山,没有过不了河。就是因为人们始终坚信能找到那么一座桥,哪怕是建一座桥。

当田野金黄一片,满镇飘荡稻穗清香的时候,炎热就逼得蝉躲藏在浓密的树叶里叫“知了知了”,逼得每家每户把所有的窗子打开,逼得所有的老人都摇着大扇子,也逼得我们这些小朋友不得不彼此吆喝着冲向河边。脱光身上所有的衣服,扑通跳进河里。于是欢声笑语和水花一起,在河面上四处飞溅。

我们最喜欢的还是来石桥这里玩水。我们一溜儿排在石桥上,齐喊着“一二三”,扑通、扑通跳进河,然后游过桥底,又爬上桥来,再跳。玩累了,我们就躲在桥底下,背着石柱休憩。我想,我童年的欢乐有一半都是这桥给的。而童年中的记忆是最纯粹的,每一份情感都经过了真善美的过滤和以后人生道路的锤炼。

夏夜,繁星点点。劳累了一天的父亲,也带着条毛巾来到桥上了。父亲泡进水里,用毛巾慢慢地搓,仿佛要洗掉身上一天的疲惫。四周很静,除了河水哗哗的流动声,还有那蛙儿呱呱的叫声外。远处是村庄闪闪烁烁的灯光。藏青色的山影迷茫得似乎与天相接。

父亲喜欢叫我搓背。父亲的背粗糙而坚硬,和石桥的桥面一样,没有一点柔和的感觉。把父亲和桥联想在一起,是我觉得父亲和桥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比如:粗糙坚硬、坚守自己脚下的土地和使命、默默地承受风雨的打击等。搓完背,父亲还要到石柱上,用背顶住它,狠狠地搓。没事做的我就把目光盯住了一闪一闪会发光的萤火虫儿。那一闪一闪会发光的萤火虫儿,不知给我带来多少的美妙而奇特的想象。多少次,我把它捧在手心里,把它放进空瓶里。我无法理解它如此小的身躯竟然会发出如此明亮的光。就是现在我也没弄清楚。

当我像上面说的那样,有了那么点点精神的时候,我已经在小城读中学了。学校背后约100米就是河流,不远处就耸着一座大桥(当然是和小镇上的石桥比)。于是桥成了我精神放飞的最好地方。多少次,我站在傲然耸立的桥面上,目光越过层层楼房,望着远处茫茫的群山,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声音在呼唤:无论我站得多高,都不能望过这茫茫的群山吗?

真的,是桥托起了我的梦想。

➥ 本文由(墨客)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故乡的天空

故乡的天空 我所在的城市就是我的故乡。 岁月流觞, 辗转换过几处住所。故土难离,飘零的心犹如远离故乡的游子,一直思念着归家的路。那里是我感情的归宿,也是心灵慰籍的地方。时间越久,对它越发亲近起来。站在空旷的环城河边,望着灰蒙蒙的天 ,想起了故乡的天空。 故乡在市区近郊,隔一条路就是郊外...

描写皂角树的抒情散文

皂角树标准中文名称“皂荚”,豆科植物,属于落叶乔木,皂角是豆荚状,可以入药,也当肥皂用。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写皂角树的抒情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写皂角树的抒情散文:家乡的皂角树 到了中年,原本善感的我更多了几分怀旧之情。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眷恋、那么亲切、那么迷人...

情深缘浅,终付了似水的流年

一直以来,都喜欢一个人静静的伫立在风吹过的窗台,静待夕阳的余辉落下,眺望远方,看那小船灯火的明灭,一如往昔,你迷蒙的眼眸,忽闪了我整个永恒而短暂的青春。 我心中的你,依旧是清纯的样子,在蛐蛐声中坠入初秋的缠绵情话,安静而又甜蜜;而你温柔的眸光,穿越了这幽幽暗暗浮华的尘世,让我心生欢喜。独自倚窗...

一桩科考案

宋咸平五年春天,爆出了一桩由一封信引发的科考贿赂案。一个经常游走于洛阳、开封一带的算卦者,偶然得到了一封向临津县尉任懿索讨贿款的书信。于是这个叫常德方的河阴人,把此事通过御史中丞赵昌言,捅到了朝廷。案子经过御史台的审问,任懿供认:咸平二年,他补入为太学生后,住在僧人仁雅处。三年后,他通过仁雅...

想要从容地走着人生路

想要从容地走着人生路 走着的人生路,看着那些围绕在身边的迷雾,心头总是会有些模糊。那些一直都隐藏起来的牵挂,伴随着那些无力的挣扎,总是在记忆里面行走,总是会留下淡淡的忧愁。总是想要带着从容,总是想要留下每一天的夕阳红,却也知道这是心中留下的梦。并不想要清醒,想要留下一片朦胧,还有醺醺的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