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书

阅览875 作者:满茳荭简平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279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时间就像手掌中的沙子,从手指的缝隙里一点一点地流失,弹指一挥,一年的时光渐行渐远。冬至,一个意味深长的节日款款而来。

社区办公楼的对面,是一栋很有些年头的楼房,至今住着那些没有能力买房的居民,几乎是一户一间,每月房租是25元。我望着张长江那间房子的窗台,他的窗台外面的砖头的缝隙里横逸而出的那个铁架子还在,但是,那个铁架子上时常安卧的那只红嘴黑鸟早已不见了踪迹。

去年冬至那天早上,经二路街办的残联理事长焦和平和社区书记王腊虎,还有我和社区办公室的展青,我们四个人代表残联和社区去看望残疾人张长江。我们在堆满杂物的三楼楼道走廊的尽头,推开了位于北边的张长江的房门。张长江行动不方便,在白天,他的房门是虚掩着的,我在之前对他进行家访的时候就知道了,社区的人也知道,平日里来给他料理生活的好心人也知道。我们四个人走进了他的小屋,街办残联理事长焦和平详细地询问了张长江的饮食、医疗、低保、退休金、冬季取暖等生活现状,最后把残联的500元慰问金交到了张长江的手里,一再叮咛,要我们做好残疾人生活的盾牌。

张长江是宝运集团的职工,有一年夏天据说特别热,张长江下班以后,在汽车西站后门附近,就用凉水把水泥地面泼湿了以后,上面铺上了黄纸板,睡了一觉。等他醒来,就生了病,从脖子直到一条下肢是强直的,医生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公司对他进行了人性化处理,报销医疗费、办理病退、给予低保照顾,社区的好心人为他打扫房间卫生、洗衣服、买菜、买药。因为他生病以后,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了他。他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中顽强地生活着。

冬天的太阳把温和的阳光从窗户里照进来,张长江就躺在一片阳光里,那只和他朝夕相伴的红嘴黑鸟,要么在屋子里,要么就在窗外的铁架子上。记得那只红嘴黑鸟的一只小腿上绑着一根绳子,知道那只红嘴黑鸟是不会飞走的。但是我至今不知道那只红嘴黑鸟叫什么名字。那只红嘴黑鸟在窗外的铁架子上安卧的时候我不知道它的名字。那只红嘴黑鸟在三楼的窗户外面,而我在社区办公楼的屋檐下,它居高临下和我对视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它的名字。原先它安在,如今它不在,我还是不知道这只红嘴黑鸟的名字。

但是我知道,这只我不晓得名字的红嘴黑鸟陪伴过残疾人张长江,陪伴过他的寂寞,陪伴过一个残疾人焦苦的灵魂。

我过完年收假回到社区上班,同事们告诉我,张长江已经走了。他是在除夕之夜遍地烟花的子时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我们的。我一时无语,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选择除夕之夜烟花遍地的子时离开这个世界。也许他太寂寞了,要这缤纷璀璨五光十色的烟花为他送行。

去年冬至那天的早上,我们把残联的慰问金交给他的时候还说,500元他可以过一个相当不错的新年的。而他终归没有从新年的门槛上跨过去。他先是听到一声声此起彼伏的鞭炮,然后抬头望见漫天飞散的烟花,他就从新年的门槛上随那烟花而去了。

每年的冬至时节,是残联慰问残疾人的时候。我们把残联对残疾人的慰问金和衷心的祝福包裹在冬至的节日里,给残疾人的心灵点燃温暖的篝火。因为冬至以后,太阳从南回归线开始回归,而地气还要渐次薄凉和寒冷许久。我们知道,残疾人在冬天更需要温暖。从身体到内心,都需要温暖。

➥ 本文由(流云)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杨柑中学的越野大赛

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没有谁天生是一无是处的;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只要你去发掘!同样地,杨柑孩子虽然大部分比较活泼,课堂上吵吵闹闹,没有一本正经地上课,但是他们一本正经地参加越野大赛,一本正经地通关。 来到三下乡这么多天,今天的越野大赛是第一次活动...

奶奶的麻袋

三年前,在我家客厅的一角,总是放着一个麻袋,这是奶奶的。她每天早上都要去爬山,也都要带着这个麻袋。因此,奶奶的麻袋在我心中一直是个神秘的东西。 这个麻袋原先是用来装水管的,黄颜色,后面还破了几个洞。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麻袋,却让奶奶如数家珍,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听爷爷说过,麻袋的岁数比我还大...

三下乡第一天心得

七月四日,这一天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荷花一中。这一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自己准备的第一顿饭。 我们来到荷花一中的时候已经差不多三点了,我们来到自己的宿舍,然后整理了自己的东西。四点钟的时候我们就去开会,首先是邓校长发言,她为我们介绍了荷花一中。其次是政教处主任讲话...

我们终究会回到自己的轨道

十天的支教历程终究是拉下了帷幕,当回到家,坐在电脑前时,十天经历犹如电影般在我脑海里慢慢呈现。回想与队员们的相处,我会有疑问,这十天我对大家那么严厉,到底是为了什么、图什么?真的有必要这样吗? 或许是因为身份不同吧,队长的职责催促着我要加精益求精。作为队伍的领导人,深知不仅要求有能力安排好各个活动...

找一个爱上这个地方的理由

今天可以说是很清闲的一天了,因为昨晚总结会议时,泽洙向周壁反应宣传组的工作过重问题,也给我们解决了一些工作任务。调研组有个外出采访需要有人跟着,我就去跟拍调研组了。泽珠问我跟拍调研组累不累?需不需要换个人来跟拍?我摇了摇头,其实真的不累的。 跟着调研组可以接触自己学校以外的更多的小朋友也是很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