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吃鸡蛋习俗介绍

阅览1376 作者:余音未散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634 阅读时长:大约 1 分钟 ☑

中国农历三月三那些地方有吃鸡蛋的习俗?为什么要吃鸡蛋?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它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在湖南,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每到三月三这天,荠菜便长茎开花,妇女都会采摘来插在发际。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 本文由(高歌)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小学教育阶段师生关系探析

今年暑假我跟随教科院的守望心田社会实践队去了雷州市白沙镇西坡小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支教活动。在这十天里,我担任了五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农村的学校生源少,整个五年级就一个班总共16个人。我作为班主任兼任课老师我的职责是教学兼对孩子进行管教。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给我们班学生留下了严厉、凶...

启发学习,游戏带动

高尔基曾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 ——题记 2017年7月12日,“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社会实践队迎来了三下乡活动的第四天,这一天,我们的激情仍旧不减半分,依旧早早出发,迎着阳光,踏着轻快的步伐,再一次出征。 经过几天的磨合,我明显感到了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哪里有儿童...

今别离,难相忘

今别离,难相忘 7月20号,“开拓者”实践队结束了为期十日的社会实践活动。那宛小学校长张煌、那宛村村干部以及那宛小学的学生皆来为实践队送别。 天还未亮时,张校长就组织村民们为“开拓者”队伍做早饭。当队员们收拾好行囊走出宿舍,清爽可口的米粉已在饭桌上冒着腾腾热气。看到校长及村民们如此真诚热情...

写给端午节后

写给端午节后 端午节已过了。 想起前些日子,微信飞转的一句话来;“春天插柳,端午插文”。这八字的余味,我想也是传统吃粽子喝磺酒的新观念,也是人们对一位圣人的至深怀念,期望“柳先知文常生”的情感吧。 节已过了,我的抑郁症仍未减轻。反而,近日有点不可控的小失眠,一个人时常走神在诗句里;偶儿...

新认知

每一次的经历都能有新的认识,只要你愿意去反思、愿意去感受,都能从中认识一个不一样的自我。多去尝试新的东西才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世界上没有水到渠成的事,什么都有过程,更多的时候在过程中收获的东西远比结果重要。 更多时候,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大咧咧、跟心灵手巧不沾边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