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吃鸡蛋习俗介绍

阅览1376 作者:余音未散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634 阅读时长:大约 1 分钟 ☑

中国农历三月三那些地方有吃鸡蛋的习俗?为什么要吃鸡蛋?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它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在湖南,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每到三月三这天,荠菜便长茎开花,妇女都会采摘来插在发际。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 本文由(高歌)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朋友,一生情

记不得多久没有这样安静的宅着了,很安静窗外细雨迷离,很想出去走走,感受下初夏清凉。 奔三的年龄,走过爱情,路过痴情,步赴的绝情,驻足于转身离去。这样的感情经历值得,因为书上说一生中总要有那么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陪同你一起成长,不管结局如何,都会塑造一段风景值得收藏!我记住了,于是我做到了...

母亲

这也是我做了母亲以后才明白的,从最初每天那笨手笨脚的换尿布开始,到劳累了一天半夜起来冲奶粉喂饱后在合上眼,孩子患上癫痫后为他寻医问药,即使再困再劳累在粉嘟嘟的小脸上亲一口也是甜蜜,每天的时光里都是孩子的影子。 最难的就是孩子上学了,在父母和学校的教育下开始有了自己的思维...

夜空中最亮的星

时间就像手里的沙子,从缝隙中溜走;时间犹如一滴滴水,终究会回流大海。光阴似箭,不知不觉,千纸鹤社会实践队三下乡之旅已经过了三分之一,在遂溪县昌梓小学的支教之旅中,有欢乐,有笑语;也有辛酸与汗水。在夜晚,我脑海中不经意的浮现出一场画面:如果将来和自己的另一半在农村中,男教书,女织衣...

勿忘初心,方得始终

没有经历过痛苦的雕琢,怎能有一颗坚毅勇敢的内心?没有经历过挫折的锤炼,怎能承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正可谓:玉不琢不成器,这是一句永恒的真理。而这次的三下乡就好比是一场战役,给了我们人生中的第一次磨练。 作为一名在校的学生,这是我第一次脱离书本,接触社会,下到乡里,顶着烈日的灼烧感受生活的艰辛...

学会放手珍惜当下

曾经,是我放不下的疼 2010年,我大学毕业,在父母的强烈要求下,回到了黔江,回到了这座拥有着我青春大部分回忆的地方。然而,我女友莉莉却没有随我一起回来,而是留在了广州。 曾经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毕业后和莉莉结婚,然后在这座小城里安一个属于我们的家。没有想到临毕业时,她选择和我分手留在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