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中国做学问

阅览1299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916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毕业那年,恼人的论文总是让人愁肠百转。盖因不能抄,苦煞了一批又一批习了十多年的学子,他们却被告知要写出些“自我”的东西。

以吾等教育背景,大抵是写不出什么通透文章的,然而非要去写,却也未见有甚“自我”的东西。所谓的专家学者之诸人,已为吾等资历低下之人撰好了道理,吾等只需拿来用上一用,美其名曰“援引”。

于是乎,学问终究是做得僵硬了,得自祖宗的基业终究是原模原样,似乎先人文中落错的墨点亦值得令人深究。洋人痴迷于当下和将来,我们则痴迷于过去,当真是蔚为奇观。终于某日,从不曾叫人知晓的莫言获了奖,人们又疯一般地去寻求解读,亦或是出于种种目的,诋毁他道德败坏。然而文化是要还于人的,不是你打些言语机锋,辩得他人认错求饶便显现高明。更不是人身攻击,用一些似是而非的歪理煽动大众认同,将对手伤害得难以回击便传播了学问。

他国得电影、电视之类,所以受人欢迎,便是少了些居高临下的“学术指导”与所谓“教育感化”罢。

有些学界泰斗们在感慨“世风日下”之时,可曾有过那么一丝惭愧?他们或是以高冷的姿态哂笑着芸芸众生,或是远远地避开,如大菩萨一般闭上眼,生怕沾染了因果。所谓阴阳在古代祭祀中的作用,于文化来说,又有何实际作用?

莫不是中国文人的脊梁被某件事打折了?未必罢,许是骗得太久,连自己个儿都骗了!

“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这句欺师灭祖的浑话到底是被说了出来。我倒是想问,是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还是世界终于被迫接受了我们的存在?

看得出来,先人的言语皮相流传了下来,却终究是丢了风骨。一个个端坐于学府,数着票子办着讲座,时不时还“中外交流研讨”一番,把自己直镀得金光闪闪。无一人站立出来将圣人之言践行一番,自此,中国文人连祖宗都丢了,为了车子、房子、票子,近三千年的风骨都卖了个干净利落。

有“资格”的不敢说;老“资格”的为了得利,不愿说;没“资格”的说了也没用。皆辩解,圣人曾曰:“不敢为天下先!”,却不见圣人所为,处处在天下之先。况且孔老儿一家之言未必便是真理,老外都知道所谓真理不过是我们对世界的主观理解,不辨不明。我们的文化人却捧着金科玉律,研究着其中词语的运用。

何时我们的文化人也能拿出自己至死都能用言行印证的说法,才算是于暗处见到了一丝光亮罢。

➥ 本文由(水仙)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元旦趣味小故事

元旦小故事一: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

欢忆

在太阳初升的时候,门外的孩子们便自觉承担起了做我们起床铃的责任,虽是七月的天气,可这样明媚的早晨竟没有一丝丝火热。一出门,便和清风撞了个满怀。没有喧嚣的车水马龙,风带来的是清新的泥土味道。 今天是三下乡正式开始的一天,天高云淡,风吹稻浪。我们也正式的和新有小学的这群可爱的孩子见了面,齐唱着《蒲公英》...

团队协作

团队协作 公司想要发展的好,团队合作很重要。团队是不是合作?团队力量是不是集中?员工向心力是不是强?这些问题都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狼堪称团队作战的典范,它们群居生活,共同寻找猎物,共同面对危险,共同享受丰美的食物。狼之所以比其他动物强大,是因为它们更团结。团队想要强大,救要加强团队合作...

不习惯的时候就是成长的时候

不习惯的时候就是成长的时候 一只鲷鱼和一只蝾螺在海中,蝾螺有着坚硬无比的外壳,鲷鱼在一旁赞叹着说:“蝾螺啊!你真是了不起呀!一身坚强的外壳一定没人伤得了你。” 蝾螺也觉得鲷鱼所言甚是,正洋洋得意的时候,突然发现敌人来了,鲷鱼说:“你有坚硬的外壳,我没有,我只能用眼睛看个清楚,确知危险从哪个方向来...

你遇到的那点痛,算什么

你遇到的那点痛,算什么 文/朱国勇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残疾人。其中几千万人是盲人,他们很多人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看清妈妈的样子。 但是我要说,这些盲人是幸运的,因为,至少他们还有亲人来牵挂。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数千万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其中又有一部分是孤儿,从记事起就没见过父母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