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归来:带你走近最真实的叶圣陶

阅览1827 作者:应志刚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153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今年是叶圣陶到甪直100周年的日子,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叶圣陶研究会副会长商金林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甪直文集》正式出版,将于近日在苏州吴中区甪直镇举办的“隆重纪念叶圣陶先生到甪直执教100周年”活动上,举行首发仪式。

该书共40余万字,汇集了叶圣陶先生在甪直生活、工作时进行创作的作品。

甪直镇是一座与苏州古城同龄,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国水乡文化古镇。1917年至1921年,叶圣陶在甪直执教并进行文学创作,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多收了三五斗》等诸多作品。晚年他曾称,“甪直是我的第二故乡”。

1917年3月,叶圣陶受同学吴宾若、昔日同事王伯祥的邀请,到甪直镇的吴县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与志同道合的同事们一起进行教育改革,并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1919年7月,他还把家从苏州搬到甪直,和外祖母、母亲以及妻子胡墨林,还有刚满周岁的长子叶至善,一起过上了恬静的“乡村生活”。

叶圣陶撰写过很多关于甪直的回忆文章,最值得关注的是《心是分不开的》,文中写到:宾若君在甪直当高小学校校长,先后邀伯祥与我去当教员。本来是同学,犹如亲兄弟一样,复为同事,真个手足似的无分彼此,只觉各是全体的一部分。我因年轻不谙世故,当了几年教师,只感到这一途的滋味是淡的,有时甚至是苦的;但自从到甪直以后,乃恍然有悟,原来这里头也颇有甜津津的味道。

顾颉刚先生和叶圣陶先生也是同窗好友,在《(隔膜)序》中谈及叶圣陶到甪直后大刀阔斧地实施自己的教育改革:他(叶圣陶)在这几年里,胸中充满着希望,常常很快乐地告诉我他们学校的改革情形。他们学校里,立农场,造戏台,设博览室,有几课不用书本,用语体文教授,……几年内一步步的做去,到如今都告成功了。这固是圣陶的一堂同事都有革新的倾向,所以进步如此其快,但圣陶是思想最锐敏的,他常常拿新的意见来提倡讨论,使全校感受到他的影响,这是无可疑的。……从此他做了甪直人。他每天所到的地方,只有家庭和学校,而这两处都充满了爱的精神,把他浸润在爱的空气里。于是,他把民国四年的以前的悲观都丢掉了。于是他做的小说,渐渐把描写黑暗的移到描写光明上来了。

水乡甪直成了叶圣陶文学创作的摇篮,给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叶圣陶在甪直的六年时间里,创作了30篇小说,23篇童话,13篇散文,19篇诗歌,4篇戏剧(文艺理论)。离开甪直后,以甪直景观为原型,创作了《没有秋虫的地方》、《藕与莼菜》、《心是分不开的》、《多收了三五斗》、《甪直闲吟图》题记等文章。

古镇甪直造就了叶圣陶的这个“传奇”,叶圣陶为甪直水乡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叶圣陶说甪直是他的“第二个故乡”,说他的教育生涯和文学创作是“从甪直开始的”。

《叶圣陶甪直文集》这本书的面世,不仅是叶圣陶对于甪直的记忆,更是甪直人民对“乡贤”叶圣陶的纪念和缅怀。

➥ 本文由(梦吟)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朋友,一切还好吗?

嗨,朋友,你还记得吗?我们,第一次的相遇。 那是在前年的盛夏,骄阳似火。太阳骄傲地散发着属于自己的热量,连蝉似乎也感到了炎热,慌忙躲进了树叶的后面寻找一丝庇护,连唱歌都不再勤快,只是无奈地拉长了嗓音,发出了单调的知了知了,抗议着太阳的残暴。 而我,也快步走进了一家冷饮店,点了一杯冰镇可乐后,一边啜饮...

我们的四月

高考那年的四月,虽然离考试很近,可是大家早已无心念书。从早到晚,上课也好下课也罢,也无论上什么课,班主任都一直留在班里。一会儿坐在讲台前,一会儿走下来逛逛,无非是监督我们好好看书复习。 那时,我们每个人的书桌上的书,堆得都象山一样高。通常,我们拿一本和考试有关的书,放在旁边,一边又都在干自己的事...

为什么现在的我们,连做一件小事都不能坚持?

为什么现在的我们,连做一件小事都不能坚持? 许多人很迷茫,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这篇文章详细分析了为什么不能坚持的七种原因,适合困惑中的所有人。 我们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节奏感。 高中阶段我们都比较容易坚持做一件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良好规律的生活,我们每天按时起床...

愿你们未来的无数个十天都花团锦簇

十天之前,我不认识你,你还不是我的学生; 十天之后,我们是朋友,住进了彼此的心里。 秋燕,懂事的秋燕。 一直都觉得可以从一个人的字迹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可是,当我看到秋燕给我写的信上的字时,十分惊讶,这一手字,超出了一个六年级学生该有的成熟懂事。 仿佛可以从她身上看到当年的我自己。秋燕是个安安静静...

三下乡的倒数

今天已经是我们在太平镇后坡三下乡支教的第九天了,即将结束三下乡支教生活。 为了最后一天的文艺汇演,我们排练了韩舞《only one》。文艺组的女神全都上阵,虽然之前没有练过舞蹈,有些手脚不协调,但是我们很好学,一直追着调研组的一名舞蹈小老师问,让她指导动作。小老师是我们的舍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