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接纳不完美的父母?

阅览445 作者:佚名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625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如何接纳不完美的父母?

你和父母,本来就是偶然相遇的独立个体......

破除对血亲的迷信,看似大逆不道,却具有人本主义的意义,也能让我们以更平和健康的心态来看待父母。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血亲的权威性是地基,子女必须无条件地属于与服从父母,父母也必须以繁衍为重任:两者都必须对彼此的终生负责。在这种背景下,血亲之间没有个人边界,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大家共享空间,也必须共享精神:无论你是花生、玉米、大豆还是芦荟,来,来,我们混在一起,煮成一锅和谐的粥,煮掉一切差异性。

而家庭代际间出现了矛盾,至少是一种进步,说明起码其中一方不愿意在一锅黑糊糊的粥里煮掉“自我”。有了“自我”的觉醒,才会有“边界”的崛起。对“血亲”产生质疑,也是一个人走向独立的必经之路。没有叛逆过的少年,几乎不可能成长为一个有所作为的成年人。

可是,无论是第一次还是第N次对父母心生不满,我们都会被分裂感和痛苦所击中——这种感觉越是强烈,越是意味着我们把父母和自己看成紧紧的一体,父母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我们脆弱的神经。我的上篇专栏正是描述了女儿的这种被动处境。不过,一味讨伐母亲也不是我的本意,毕竟,与母亲的战争会消耗我们生活中原本就不多的平静与幸福。

无论一个人拥有怎样的父母,他都不能以此为借口停止追求属于自己的平静和幸福——这才是我写这两篇文章的初衷。所以,我要指明的是,许多女儿最大的局限,是无论她们看起来多么叛逆与愤怒,她们仍然认为母亲是自己命运的保姆,要对自己不够如意的生活负责。有时候,女儿和母亲的战争太频繁,以至于女儿们忘记了要勇敢去面对真正的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在以下几种母女之间常见的矛盾中,女儿潜意试图以“战争”来转移却又转移不了的真相,这样的例子可以列出很多。母亲当然对我们有重大影响。心理学的发展与普及,让我们更轻易就能从自己的言行中找到母亲的作用——当然,多半是负面作用。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很多人用错了心理学:将家庭或父母的作用视为不可能逾越的山峰,将生活中的遭遇归结于这座山峰带来的阴影,甚至沉溺于这阴影不能自拔,而忘记了轻装上路。其实有时只需一点行动,那吓人的山峰不过是一个小山坡而已。

面对不完美的父母,一个人要从依恋到批判到痛苦到接纳,走完这个过程才算真的独立。那些幸运的孩子很难明白,“接纳”是最后也是最难的环节,但为了我们的平静与幸福,我们得学会“接纳”。明白下面几个道理,可以帮到我们:

一、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从来不容易。要接受父母和我们之间不过是一场偶然的碰撞,也非常不容易。幸运的人拥有睿智、开明、像朋友一样的父母,大多数人拥有一对平凡又自以为是的父母,还有极少数人的父母是人渣(比如施虐,殴打子女致残甚至致死,对于这种父母,我认为没有接纳和原谅的必要)。不同父母的分布,就和这个社会上不同人的分布是一致的。

二、接纳父母,并不是代表要认可他们,或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而是接纳生活本身的差异性。你喜爱水的柔软活泼,也接纳有石头这样的存在,你喜爱苍天大树,也接纳有苔藓这样的存在。世界万物的存在不以你个人意志而转移;但你可以选择和你喜欢的人或物在一起。

三、不要让自己成为“受害者”。虽然法律把18岁定义为成年人,但一个人从青春期就开始有自由意志了,即使那时在经济上依附于父母,他也已经有足够多的时间来脱离父母的不良暗示。但是很多人一直到老,都只是迷信于血亲的捆绑,幻想着完美的父母,依赖于父母的给予却又不满。

四、不要在对父母的失望中停留太久。不要专注于与父母的战争,专注于自己。不要为父爱或母爱的不完整而自卑或怨恨一辈子,要相信你的未来值得更好的人来爱你,要做这样一个值得的人。当你走得足够远,当你再也不会被父母影响或控制,当你拥有爱的时候,你会发现,接纳父母的不同,变得轻松而容易了。

五、你和父母,本来就是偶然相遇的独立个体。父母与子女之间没得选择,然而无论这是怎样深重悠长的缘分,都不能掩盖这个事实:你们是独立个体,必须为自己的命运负责。

➥ 本文由(云烟)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三尺讲台挥汗如雨,一支粉笔指点迷津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是贯穿了一位人民教师的信仰。近两个月的教案准备,终于等来了这一天。今天,“启航”实践队的老师走上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三尺讲台,面对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最认真的态度为同学们上一节生动的课。我们的工作在上榕小学已经开展了两天...

元宵节,我们共赏圆月

今天是正月十五,传统的中国人的节日,元宵节,吃元宵,包饺子,赏月亮,看窗外的烟火,注意点元宵晚会,这好像是近几年我在这一天的过节的内容,也许是大多数人这一天过节的内容吧,每到这个节日的时候,就禁不住想起小的时候,过元宵节的情景,也许这个年纪就爱回忆吧,总觉得儿时的元宵节,很有意思,现在过着元宵节...

刘若英是个怎样的人?

1970年的六一儿童节,刘若英出生于台北。 一出生,她就顶着特殊的光环:她出生于军人世家,是名门之后。可她的童年却过得并不顺遂,早在她两岁时,父母便已离异,她曾被寄养在远方亲戚家,受到了不少冷眼和欺负。 后来,她被祖父母接回去抚养。 此时的刘若英终于过上了舒适和富足的生活。 从九岁起...

一担坚忍的梨

屋外没有一丝风,大路被太阳晒得直晃人眼,走在上面一会,热量便会透过鞋底,直烫脚掌。 母亲挑着一担百斤重的甜梨,她要到几里外的一条河边的两旁村子里去卖,作为她的小小帮手,我拿着钱袋和秤,跟在后面。 那天真是太热了,一路上,我看见母亲不停地放下担子,不停地擦汗。我只盼着能快一点到达目的地...

朋友朋友朋友

人生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比你的父母还是熟悉你。 你们曾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密不可分的人,你们吃在一起,睡在一起,甚至懒在一起。 你们曾经承诺,要做一辈子打不散,骂不走,无欺骗的好朋友。 你们曾经相约,房子要买在一个小区,这样方便以后离家出走就节省了一部分的资金。 你们曾经幻想,有一天要一起走进婚姻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