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看书太慢,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阅览2321 作者:孙志超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2755 阅读时长:大约 6 分钟 ☑

孙志超:

我有过三年看完一本书的经历,也曾经有过一天读三本书的时候。有人问我:“你花多少时间读完一本书?”潜台词是:“你是用什么速读招数才会这么快?”

其实我从来没学过什么速读,而且不觉得速读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因为能不能速读,与读书品质的好坏,没什么关联。

相反,我认为书应该要读得慢,读得仔细。

我能读书快其实有个契机,曾经有份作业要读完几百页的书,写出一份长篇报告,真正可怕的是隔天上午就要交。

当时我想,完蛋了,这绝对不可能,但时间紧迫不做不行,只能焦急地翻开书。直觉突然告诉我,这几百页之中哪些该读,哪些可以跳过。连我自己都被自己有此能力吓了一跳。

仔细想想,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报告有主题,只要找出与主题相关的部分仔细阅读即可。

也就是说,只要有明确的“目标”,你读书的品质与时间都会改变。目标之外的内容都不需要花时间读,速度当然会更快。

假设你要读管理学的书,“目标”是了解身为领导人该怎么管理下属,那么只要读相关部分就好。看看书本的简介与目录,搞清楚你要学什么,仔细钻研这些部分就好。

“快”只是一个结果,本身毫无价值。但我想还是有人希望能读书读得更快,听我一句劝。所有的书你都读不快吗?应该有些书读得快,有些读得慢。想必你有擅长与不擅长的内容。读到不擅长或不熟悉的内容,读得慢是理所当然,因为你不懂,慢慢读才会懂,才会理解,才会吸收。这段过程是何等愉悦?

由“不知”迈向“知之”是一件大工程,千万不要把它想得像微波炉热菜一样简单。慢慢读,好好懂,懂得愈深,读书速度自然就愈快。

我并不认为读了几万本书有多了不起,读书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在于“有没有发挥功用”。通过书本获得新知,对社会做出贡献。

有些人会在一年之初立志“今年要读一百本书”,真是无聊透顶。读书的重点在于“目的”而不是“数量”,所以应该立志的是你的“目的”。

有时候读了十本书,不如把一本经典读十次,因为真正的好书,可以让你依据十个不同的目的,反复读个十遍。

只要内心涌上疑问,就重读一次。读一堆不同主题的书是很有趣,但若想在有限时间内吸收学问,这么做的效率就不高。

要在短时间内钻研特定主题,就不需在意读多少本,而是应该掌握重点深入学习,这样才能更快达到目标。如果能读完单一主题的三十本书,应该算得上是专家了。

另外,锁定主题深入研究,过程中也会接触到相关的其他主题,并很自然地引发研究其他主题的动力。

因此请不要随机乱读,先锁定一个主题,然后依循相关主题接连阅读,这种开枝散叶的读法,更能有机地逐步吸收,增加自己的学养。

读书对一流商务人士并非闲暇之余的乐事,而是做生意的“起点”。为了目标而读,获得新的知识与见解后,展开新的行动。

有些“旅游爱好者”每年都会出远门放松个几次,但这样不能变成旅游专家,真正的专家必须掌握怎么买票、当地有那些美食、不同的旅馆分别有哪些服务、通往景点的秘径、捷径等一切信息。必须成天只想着旅游,想着怎么提供大众更多有益的信息,这种“一流的变态”,才能成为专家。

读书也是一样,专家整天想着管理、领导、营销、金融……不断挑战自我,所以读书是专家用来解决问题的最佳工具。

今天拿笔在醍醐灌顶的一段字句上画线,明天就付诸行动。所以读书是“努力”,绝对不是“喘息”。

如果读书有分“积极”与“消极”,我当然推荐“积极”读书。但如果真的是精疲力竭,选本轻松简单的书来喘口气,为自己充个电也不错。不断往前冲、往前冲,偶而停下脚步休息,或许是不错的阅读步调,毕竟受伤了还是需要时间调养的。

半途受挫是最棒的,请珍惜你的“不知”。我想你应该有这种经验,而且多半把它当成一件负面的事。但读书受挫其实是美事一桩,至少你在受挫之前,都是认真面对、主动地挑战这本书。

当你在书中读到新知识、未曾实践过的技术,会觉得很难理解,造成心理负担,因此才会半途放弃。这种“主动”的思考方式,就是阅读的一大优点。

引人入胜的电影,不需要观众花心力去懂,剧情依然行云流水地推进。如今大多数的电影都老少咸宜,适合阖家观赏,所以很好懂,观众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但书本,尤其是商业书,必须经过思考消化才能读下去,是主动的行为。

阅读,思考,决定要不要接受,然后继续阅读与思考。长久下来,你的思考能力会更加成熟。

而不需要动脑筋就能懂的书,读起来或许畅快,却无法锻炼你的大脑。

“半途受挫”代表这本书对现在的你来说负担太重。比方说经典作品,或者与自己兴趣不同的领域,读起来经常令人受挫,但你应该抬头挺胸,相信自己读这些书是很棒的挑战。

挫折还有另外一个好处。

当你读书读到受挫,代表你已清楚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例如“我读一本知名作家的名著,读到第几章第几页,其中有个地方就是不懂。”在这不懂的地方画条线吧,这条线将改变你的人生。日后碰到专家,就谦虚地向他们请教这个“不懂的部分”,一流的人可以通过你读什么书,在哪里挣扎,看出你是不是认真,有没有心要学习。只要确定你有心,他们就会倾囊相授,宛如教导过去那个“不懂的自己”,甚至衍生一种革命情怀。

今天不懂不代表永远都不懂,当你不懂,就记住这个不懂,每天努力向学,答案就会离你愈来愈近。总有一天,你会茅塞顿开,恍然大悟,或是有贵人指点迷津,这些都是挫折给你的好处。

所以,不要嫌自己读书满,请敬重你的“不懂”。

程墨Morgan:

首先,看书并不是越快越好,不同的书要有不同的阅读速度。

比如,哲学书就要慢慢品味,有个哲学系教授告诉我,看哲学名著,如果你一小时看超过了一页,说明你看得太快了。当然这么说有点夸张,但是道理就是,哲学书要一边看一边想,不要追求速度。

当然,有的书就是要速度看完。

作为一个软件工程师,面对层出不穷的技术,我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所以对技术书籍大部分要图快,慢慢我也总结出来一套方法,亲测行之有效。

第一步:先要明确,有的书值得看,有的书根本不值得浪费时间看,所以要用用最短时间判断这本书值不值得看。可以上豆瓣或者亚马逊上看看评分,豆瓣上现在比较水的打分太多,主要还是看亚马逊吧,分高的可以看,分低的基本可以扔了。

第二部:快速了解这本书的结构,先看目录,就可以大概了解内容架构,然后,去看每一章的开头和结尾。如今,大部分技术书籍都会遵从这样的讨论,每一章开头将为什么写这一章,结尾处会有总结,我自己写得《深入浅出React和Redux》也遵从这样的套路,这样方便读者阅读,同样,这也方便我这样快速了解内容。这个过程可以很快,不超过10分钟。

第三部:到这里,你基本就知道这本书以什么节奏来讲什么内容,如果觉得值得一看,就开始吧,因为你已经有了大致了解,有些章节如果你觉得已经了解,那就可以跳过去,如此一来,又节省了很多时间。

照上面的方法,阅读速度可以大大提升,因为浪费的时间减少了。

我就是用这种方式阅读的,去年我看了50本书,效率还算可以吧。

➥ 本文由(流云)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又是一年元宵节

晨,我还在睡梦中,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就响个不停,原来今天是元宵节。躺在床上,儿时过元宵的画面不时在我脑海闪现。 儿时,每当过节,家家户户早早就要做打算。就拿元宵节来说吧,不像现在有现存的汤圆,就是糯米粉也要先做。如果附近有加工厂的还好,将糯米淘好,晾干,去加工厂加工即可;如果没有加工厂...

婆母

像许多年轻的媳妇一样,我发觉我和婆母之间很难找到可以深入畅谈的话题,欣慰的是在我们平平淡淡的日子中我从未和婆母红过脸。尽管我已经不是那个刚刚嫁入婆家的新儿媳,但我的意愿和婆母的意愿总是存在一些冲突,这让我很烦恼。 很多次我想让我那善良的婆母跃进我的文字中,可是准备动笔时总是言不过意。今天...

别对自己说不可能

别对自己说不可能 文/卞文志 世界激励大师约翰·库提斯刚出生时,身体严重畸形,只有一只矿泉水瓶大。他生下来后,医生看着他罕见微小的样子,断定他不会活过当天。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矿泉水瓶”男孩儿却活了下来,并在父母的精心呵护和照料下一天天成长起来。如今的他...

流年静逝,我心忧伤

某年某月。 头顶上开始有成群结队的飞鸟划过,在淡漠的天空中留下一条深刻而忧伤的痕迹,像极了那些绵长的时光。 我逐渐忘却了夏天的味道,没有蝉鸣,没有澄澈的河水,没有转的很有节奏的电风扇,没有他们轻微的鼾声,也没有骑着单车四处乱窜的自己。 我开始想念一些死去的人,和一些已经过去很久的事...

“调研”路上“民生”风景

脚下走过的路,眼里有沿途风景,心里有了解的事实。今天启航队调研组的调研路上,沿途充满了地道的乡村的风景。 吴川覃巴镇农业较发达,是吴川市的农业重镇。盛产香蕉、龙眼、荔枝、木瓜。部分地区会建成技术性的经济作物生产基地,收获季节一到,各地客商纷至沓来,形成一道亮丽风景线。渔业也挺发达。覃巴镇大力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