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望月》丁谛

阅览3735 作者:佚名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098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焦山望月

丁谛

住焦山数日,到定慧寺的大殿看过几回早晚课,每日听山顶撞幽冥钟声,耳朵里是充满了梵器的音响和“南无阿弥陀佛”的法号,倏然尘外,惟与风帆沙鸟作伴,不闻“市”仿佛已有多日了。

是旧历中元节的一天晚上,月光倍明,我们坐在华严阁的廊下,面对磨得光滑晶莹像白玉一样的石栏杆,脚也搁在上面,静无声息地看月亮。

焦山的月亮是有名的。因为它的位置在大江中心,正和小孤山同一形势。沿山正面有许多精舍,为文殊阁、碧山、松瘳阁,海若庵等等。除了朝北的一排精舍因为给山阻隔了以外,邻潮的一面随处可以见到江水。廊曲折处,江水也跟着曲折起来。任栏而立,江水即在脚下。秋江奔腾,顿成旋涡,愤怒地打击着几千年来未曾腐烂的石头,澎湃作响。月亮升起时,姗姗由江上起,就像一位洛神蒙着胭脂般的轻纱。晚霞红晕得同美人的两颊一样;霞彩照入江中,江水便织起红色和白色的图案来了。

虽然是在初秋的天气,静坐既久,却渐渐感觉着丝丝寒意。对过的兰山深入黑阴中。空中时时飞出寒烟,连薄薄的轻去也有些凝寒欲冻的景象。我把手摸一下白石栏杆,异常的寒冷滑腻。陡然我想起小杜的“烟笼寒水月笼纱”的诗句,觉得颇与此景仿佛。

长天一碧,月光照着山前的一片江,分外显得清寒逼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说是“惟见江心秋月白”,真是描写得再像没有。本来看月须在江上,乐天先生所形容的月亮也就是指的浔阳江而言。其时,月光的皎洁难以比拟。除江面全给照白了以外,更由月的两旁,引下两条直线;这条依直觉估计约有数尺宽的布似的光亮,比江面的月光还要白一些。因为这天是盂兰会的日子,有放荷花灯的。江上亮起星星的火光,连成一整排,齐在月光照着的江水上眨眼。有的纸掷上油力不足,一会儿便熄灭了。有的却熊熊然,跟着潮水飘流,一直飘到江中心去。对岸似乎也有人在做着这些玩艺儿,表面说是放给鬼看,其实却是给自己取乐的。我们看着这些灯忽明忽暗,正如暗示了一个曲线状的人生有悲喜剧的一样。

焦公祠的那边灯火隐约可见,我们知道这是放的瑜珈焰口已近散场时了。鼓声加急,木鱼也刻不停敲,听到这些凄瑟的声音,我的心简直要像冰一样冻了起来。万物都已入于凄来了啊!除了梵器的伴着和尚嘶哑的声音以外,还有什么声音呢?

晚潮涨起了。汪洋的江水和日间差得太使我惊异。潮水的旋涡已经很急,而且又分成来去的两股,互相对流,“大江东去”,却何止“东去”呢?

我们的头仰视着天空。天空的乌云加多了。多得渐渐蔽住了中元的月亮。月亮逃了。但是逃到乌云又继续地来了。终于月亮逃不过乌云的苦厄。

夜寒加重,而且也无月可看了。我们走下楼来,悄悄地背着寂寞的中元月,走进房里,头搁上枕头,听着滚滚的涛声,雄壮、古朴、幽闲,心境转入悠然的境地。

➥ 本文由(绮思)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惜这一世情花为谁殇

又是那么灰暗的日子,望着窗外的淅淅沥沥。回忆那一世的情花,用生命飞舞,幻化一瞬间的缤纷。飘落成殇,剩下的只是你诀别的面庞,还有呆呆看你消失的我。 ——题记 手扶着办公室的窗台,看着灰暗的天,脑海里又浮现出你离去的影子。那么温柔,永远都不曾远去的心。 “猪,我以后一定要娶你!” “混蛋,再喊我猪...

人生苦短,有多少深情被埋没在岁月的时空里

生苦短,生命脆弱,除非能够遁入空门,修炼成佛,超度苦众。否则,我们都应尊重生命,不要人为的去给别人制造聚散别离,因其中的撤骨之疼,是一个旁观者无法切身体会的到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咸,也许,会让一个人忧伤成性;也许,我们躲不开命运的摆布,也许我们一生都走不出阴霾,甚至在命运不公的安排下...

梦醒巴黎,赴一场浪漫邂逅

喜欢在午夜,在万籁俱寂的时光中徜徉,指尖轻轻敲打着键盘,嘈嘈切切中,合一曲春夏秋冬。 醮一抹芳华,盈满袖暗香。将塞纳思情泯于无痕,想你,在痴痴的文字里,念你,在无眠的长夜里。 掮一轮皓月,携一缕清风,穿越满季的梦美铁塔,在指尖舞动一季的浪漫,弹尽一曲春华,指尖滑落间,梦醒了...

夏日时光,幸福满满

【初夏时光】 春天已走,迎来干燥闷热的夏季。 初夏,我最爱的初夏。阳台一片阳光灿烂,金光洒遍全身,我接受着太阳的洗礼。杜鹃花争奇斗艳的开了满满一片,一团团一簇簇,如后宫争宠的妃子,这一朵穿着粉红的衣裙,含羞微笑,如初见英俊男子的十七八岁的少女;那一朵身披紫色艳袍,端庄秀丽,如二十岁的有钱人家的少妇...

不敢翻开的那本书

故事的结局,我不敢看,也不想看。我们都是作者,也都是主角,然而这篇故事,我们却不能照着自己的意思写。也因为你我的无力改写,所以我不想看,因为我怕我看了,又要筑ㄧ条泛滥的河。 我曾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改写,能成为自己故事的作者,然而作者也不过是一个头衔罢了。 不知不觉我们也走到了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