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斋”主人自白》周沙尘

阅览782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1089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竹影斋”主人自白

周沙尘

初春,我送给在抗大学习时的老班长刘宗卓同志一本《王府生活实录》。他看到“后记”中有“于北京竹影斋”的题记,便询问,“你这个书斋的斋名不俗,苏拭名句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郑板桥爱竹竟至‘无竹不入居’的地步。你既不栽竹养竹,又不画竹,以‘竹影’为书斋命名,有何寓意?”

老刘是老战友了,他这一问,使我面有难色。一时无言以答,只得如实向他说了:

原来我的家境贫寒,父亲在我出生五个月前辞世,抚养我的责任全落在母亲身上。她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分娩前还在园子里种菜,到临产才匆匆忙忙往屋里跑,经过一片小竹林,我便来到了这个陌生的世界。幸得邻居相助,母子才安全入宅。这是我对“竹影”产生特殊感情的原因。后来,我上私塾,知道我出生经过的塾师特意教我学了《关帝诗图》上的两句诗:“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那时我大约才十岁,但这两句诗时刻铭记着。当我开始写点东西时,便有了以“竹影斋”为书房命名的念头。这念头在我脑海里蕴蓄已三十多年,直到去年冬初,我已经满七十岁,才得到了一间10平方米的兼作卧室的书房,于是,启蒙塾师教我的“终久不凋零”,仿佛变成了一丛竹影,又浮现在我的脑子里。这丛竹影疏疏密密,勾起我的不少浮想,我顺便吟了七绝一首,自题《竹影斋》。诗云:

吟窗筛竹影,忽忆降生林。风雨长相对,悠悠共此心。

这首诗大体上写了我一生的坎坷经历,丝毫没有附庸风雅之意,却有纪念母亲之情。

老刘听后,讲了他的见解。他说。“自题《竹影斋》一诗,固然有特色,但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却不够鲜明。竹子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除了物用,主要表现在伦理美学方面。它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挺拔、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一经引入伦理和美学范畴,便成为君子、贤人等人格的化身。古人有终日对竹啸吟不辍者,王微之便是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他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文人墨客礼赞竹子‘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中,还总结出竹子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品德,以及清高耐寒的气韵,苍劲幽雅的真趣。”

老战友一席话,使我深受启发,使我意识到:今一室之得,诚非易事。竹影斋的竹影,必须成为一种象征,一种寓意;万万不可只是自我陶醉了事。竹子那挺拔高昂,磊落潇洒,风雨难摧的物态,要化为我的心态,才不致辜负塾师和老战友对我的一片希望。于是,我恭录郑文题《墨竹图》诗一首,挂在竹影斋的墙上:

不过数片叶,满纸俱是节,万物要见根,非徒观半截。风雨不能摇,雪霜颇能涉,纸外更相寻,干云上天阙。

摘自:《中国老年报》1990年2月28日3版

➥ 本文由(绮思)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梦想,这么近,那么远

很小的时候,对于梦想的概念是很模糊的,幻想基本上可以和梦想等同,看着大人们穿着光鲜亮丽的时装,言谈自如,多想自己也能快快长大,可是自己一直都这样小孩,我时常疑问是不是我在这个世界上一直都是小孩?于是,长大,是我那个时候的梦想,长大了就可以一个人勇敢的去旅行,长大了了就可以尽情的绽放自己的美丽...

报一声平安,保一生温暖

二零一四年渐行渐远,随着平安夜,圣诞,又迎来了羊年的元旦。在这乍冷还寒的日子里,我只想你轻轻地报一声平安,便心若释然,一生温暖。 努力回味二零一四年,我的心里有那么一支思念你的天籁曲,自始至终在虚幻中飘渺,在深邃里忧伤。关于牵肠挂肚的清词,在每天对你唯爱中记录着所有的浪漫和回忆。羊年的我...

他就在我身边,我仍感觉是一个人

一个人时间久了 习惯了所以的场合都是一个人 他就在我身边 可我仍感觉是一个人 有点寂寞,有点难过 他不懂嘘寒问暖 不懂我的欲言又止 明明相思成灾 却表现的风平浪静 他就在我身边 我仍感觉是一个人 明明几个晚上想他想的夜不能寐 满脑子都是他 可是看见他时 却又说不出一句相思的话 他就在我身边...

《高原名城——大理》周沙尘

高原名城——大理 周沙尘 大理,美丽、神奇的地方。 三月,暮春的风光确实迷人:翠绿斑斓的田野,萦云载雪的苍山,碧蓝澄澈的洱海;香风满道,芳气袭人,是何等令人心驰神往啊! 四月,蝴蝶泉边“真蝶千万,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泉边的蝴蝶树像一个美丽的少女在俯身梳洗,婀娜多姿的身影倒映在泉水里...

昔 年

在小的时候,事物都充满新鲜感,总给小伙伴们带来或大或小的诱惑,心怀满满的好奇,总想去尝试。大家都去试,胆大的先上,然后一个接着一个去尝试,最后胆小的也在大家的鼓励之下战战兢兢地去体验。过程虽不复杂,却也会经历失败,有些时候还会失败很多次,但每次失败总会说“再试一次”,再失败,再继续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