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散文集《怀念石华父》

阅览1442 作者:杨绛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1502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石华父是陈麟瑞同志的笔名。他和夫人柳无非同志是我们夫妇的老友。抗战期间,两家都在上海,住在同一条街上,相去不过五分钟的路程,彼此往来很密。我学写剧本就是受了麟瑞同志的鼓励,并由他启蒙的。

在我们夫妇的记忆里,麟瑞同志是最随和、最宽容的一位朋友。他曾笑呵呵指着默存对我说:“他打我踢我,我也不会生他的气。”我们每想到这句话,总有说不尽的感激。他对朋友,有时像老大哥对小孩子那么纵容,有时又像小孩子对老大哥那么崇敬。他往往引用这位或那位朋友的话,讲来满面严肃,好像是至高无上的权威之论。后来那几位朋友和我们渐渐熟识,原来他们和麟瑞同志一样,并不以权威自居。他们的话只是朋友间随意谈论罢了,麟瑞同志却那么重视。他实在是少有的忠厚长者、谦和君子。

去年,我在报纸上读到一篇《陈麟瑞先生二三事》①,作者吴岩是麟瑞同志在暨南大学教过的学生;据说麟瑞同志是最认真、最严格的老师。我想,他的温厚谦虚,也许正出于他对待自己的严格认真。他对自己剧作的要求,显然比他对学生功课上的要求更加严格认真。

①见《新民晚报》(一九八四年四月二十四日)。

吴岩同志的记述,一九六五年,某出版社要求重出他的剧本。他婉拒说,那些旧作还待修改后看看是否值得重版。又据说,他曾告诉学生,他在哈佛大学专攻戏剧,对喜剧尤感兴趣,可是他从未透露自己用石华父的笔名写戏。这都可见他对自己剧作的态度多么严谨。

最近《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要出版石华父的剧本选集。无非同志请柯灵同志选定剧目。选出的剧本有以下三种:《职业妇女》是创作,《晚宴》是由美国名剧改编的悲剧,《雁来红》是由英国名剧改编的喜剧。原先打算选入的《尤三姐》或《海葬》都是由小说改编的,可惜稿本遍觅不得,只好作罢。

《职业妇女》是轻巧的四幕喜剧,无非同志说是一九三九年左右写成的。剧里讽刺一个假道学的局长把女职员当作玩物,定下规章,只雇用未婚妇女,结婚就解雇。他挪用公款做投机买卖,牟取暴利,打算带着女秘书到香港去享用,船票都买好了。他的女儿看中一个有志青年,可是他管教很严,不许女儿交男友。他的女秘书其实已经结婚,丈夫就是那个有志青年的朋友。局长挪用公款的事差点儿败露,女秘书乘机对他施加压力,成全了他女儿的婚姻,并利用现成的船票,让那一对青年奔赴大后方。剧情演变自然,讽刺的人和事都是很可笑的。麟瑞同志熟谙戏剧结构的技巧,对可笑的事物也深有研究。他的藏书里有半架子英法语的“笑的心理学”一类的著作,我还记得而且也借看过。

《晚宴》和《雁来红》都是一九四二年以后上演的,那时上海已经沦陷。麟瑞同志在《晚宴》的序里说,他当时“心境非常恶劣,除开改编,恐怕什么都写不出”。他读过很多英美的热门戏剧,这两个剧本的原作都曾风行一时。可是要把外国的剧情改得适合我国当时的社会,并不容易,还需动用精细的手法,来一番再创造。这两出戏都已经改得不像外国戏了。这里还保存着一份《晚宴》的演员表,上面的主角配角全都是第一流的名演员。由此可见剧本多么受重视,也可以料想演出多么成功。我记得《尤三姐》演出后颇得好评,也记得麟瑞同志改编《海葬》很下功夫。舞台上末一幕里,大幅的蓝色绸子映着灯光幻成海浪,麟瑞同志看了非常欣赏。我希望将来这两个剧本还能找到。

我们下干校的前夕,风闻麟瑞同志“暴病”去世。我们从干校一回来就去看望无非同志,得知麟瑞同志在文化大摧残的时期,绝望灰心,“劈开生死路,退出是非门”。他生前常对我们讲,他打算写一部有关喜剧和笑的论着,还在继续收集资料。可是他始终没有动笔,如今连他已写成的作品都不齐全了。看到他残存的三个剧本,我们有无穷感慨;对他没有心绪写出的剧本和没有时间写出的著作,更有无限向往。

一九八五年

➥ 本文由(盈袖)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回乡偶记

国语语言丰富,往往在乡里坊间。 “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精沟子(关中方言:光着屁股)撵狼——胆大不知羞”,那天,回乡的车上,听一帮农民谝闲传,有位老兄说了一句:“你是外甥哭妗子,想起来一阵子。”有些意思,我记下来了。外甥和舅亲,为何说没有长性的人会是“外甥哭妗子”呢?“卖蒸馍”与一个人的“经历...

家乡的春天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家乡的春天,这个春天各不相同,别具一格,既有家乡的情怀,又有春天的色彩,是家乡与春天凝练成的美丽画卷。家乡的春天还如一道道土生土长的家常菜,若把它一一端到桌上,虽不够奢华,但却是一道道鲜美无比的乡村野味。 我的家乡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家乡的春天就像英俊的男子,风流倜傥...

北方的冬念

北方的冬,刺骨的寒风夹杂着几丝懒意,如果说江南的湿冷、吵杂,那北方是干冷,只不过少了原有的萧瑟之意,多了几分安逸之境。 要说习惯,可以自信的说,出生在大西北的我早已习惯了北方冬里的日子。 准格尔的冬天,再也找不到用山地一色一词,在好不过的形容这地方的素洁静美了。除了蜿蜒曲折而过的黄河不曾结冰外...

旧事再重提

刚才我睡了午觉,之后发现自己梦了一场,没有办法做梦也是一种很正常事情。而我在梦中梦见了一位女同学,心中特别的纳闷,不知所措。当然,梦总归是梦,不是真的,当睁开眼睛的时候就不再是真的。这么多年都过去了,为什么,在梦中突然梦见了呢?这就是所谓的是,旧事再重提了,不过现在我好长时间里没有去看老照片了...

学会淡忘

学会淡忘 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着寂寞,在跟随着我;总是有着许许多多的忐忑,还有心中的冷漠,伴随着我,留下孤独,还有脚下的路;并不希望自己有着好的记忆,因为那些曾经的失意,总是会在脑海里不断荡着涟漪,留下断断续续的凄迷。尽管想要保留那些甜蜜,只是那些曾经的回忆,总会有着忧伤,在脑海里面飞扬;那些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