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遐思

阅览4870 作者:李冬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667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就到了。这天,也标志着春节进入尾声,所以要闹腾一下,故乡人也叫闹元宵。有关元宵节来历说法不一,大多具有神话色彩。有个民间传说倒是说的有点靠谱,只是缺乏专家考证,姑妄听之吧。

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到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共谋作乱。此事不密,传至刘氏宗室刘囊耳中,刘囊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诸吕之乱”。此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那天,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提倡老百姓闹元宵,

吃元宵和普天同庆有什么关系呢?我没查到这方面的资料。我只是推测,姑妄言之:“元”。有开始的意思,“宵”有安定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天下从此安定的意思。元宵该是什么样子呢?也许是有人创意:既然是“元”,应该是圆形的,既然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应该有年味,那就用“黏米”作原料吧。社会安定了,人们的生活就甜美了,就用“糖”或田地东西做馅吧。既然孟子说:“人心向善,如水之向下”,就用水煮吧。煮元宵的水,也有甜丝丝的味道,喝了也不错,合起来,就叫“汤圆”吧。尽管只是我随意揣测,但元宵确有“圆、甜、粘”单个特点。这是都和过年有关系的。

流传至今,经过多次改进,甜甜的元宵,饱含着浓浓的满族特色和乡情亲情,做元宵的粘面都是自家出的,粘高粱米面儿,黏玉米面儿,大黄米面儿,馅儿也特讲究,红糖伴枣泥,五仁伴白砂糖,水果混合,红豆沙,绿豆沙......各式各样,乡亲们不喜欢吃水煮元宵,特喜欢吃油炸元宵,把棉花子油倒入锅内,烧八分开,把元宵放入油锅里炸,炸个五六分钟,那黄橙橙,个大,味儿香的元宵就出锅了,元宵馅更是变化多端,但是其主流,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儿时,我这故乡,做元宵是很讲究的。粘面都是自家产出的黍子面,院校是黄色的,显得金贵。也有用白粘高粱面做的,象征着银元。黏玉米面儿,馅儿的种类更多,有红糖伴枣泥的,有五仁伴白砂糖的,还有黑芝麻或者红豆沙的......各式各样,林林总总。有的不用水煮,采用油炸,炸个五六分钟,那黄橙橙的大个元宵,就出锅了,咬一口,外焦内甜,糖馅儿流在嘴角儿,舔一舔,哇,好香甜呀。除了吃,还要玩,打灯笼,放鞭炮,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大人们就敲锣打鼓扭秧歌,才高跷了。那时的元宵节是农家一年中最欢乐的夜晚

农村实现合作化之后,家家都到大食堂吃饭,糠窝头也难得吃饱,那个还想着吃上元宵,那就是白日做梦了。大食堂办不下去了,且不说粮食还要定量,元宵面到哪里找去,生产全由生产队决定,黍子不让种了,黏高粱也没有了,至于糖,也是按票供应的。知道人民公社趴架解散之后,农村实行承包土地,农民才有种地的自由。这样看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至少中断了二十多年。呜呼!那时出生的小娃娃,一直长到20多岁,才头一回看见元宵,才第一次尝到元宵的滋味!

从1978年到如今,农民的生活年年攀升,进展十分神速。到元宵节,可一到超市里任意挑选。元宵馅的品种更多了,挑选时眼花缭乱,但心情都是平和的。因为不愁没钱购买。

但令人深思的是,时代发展了,年味却淡化了,元宵节也如此。因为中国的节日大多和吃有关,缺吃少穿的年代,人们偶然吃上元宵自然是乐不可支的,如今几乎天天都不缺美食,偶然吃几个圆宵,只是过节的应景,仿佛微风吹过水面,即到涟漪而已,不太当回事,再说,元宵不是自己做的,虽然是省事了,但过节的氛围就少了。如今的农村,家家高墙大门,别说少了鸡鸣狗吠,街上的行人也不多见。至于大人孩子的欢腾庆祝,那更是极为罕见了。

元宵节前,我想中国的节日,都该赋予文化色彩。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些,比如可以组织村民演出,猜灯谜比赛或朗诵与节日有关的诗词。让传统节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潮流,又不失传统风韵。如今衣食无忧了,让吃的节日变成文化节日,也许是更有意义的。

➥ 本文由(古韵)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别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 “当你不去旅行,不去冒险,不去拼一份奖学金,不过没试过的生活,整天挂着QQ,刷着微博,逛着淘宝,玩着网游。干着我80岁都能做的事,你要青春干嘛?”你是否也曾被这句网传的流行语唤醒了心底那一丝早已沉寂的上进心?锦瑟流年,花开花落,岁月蹉跎匆匆过,而恰如同学少年...

夏乡支教身力行,花开世乔暖人心

我在“花开盛夏”社会实践队中当任的职务是手工老师。作为一名手工老师的职责,顾名思义,就是教孩子制作手工艺术品,培养孩子的审美和创新以及操作能力。对于教小学低年级来说,教的内容太难怕孩子掌握不了,教的内容太简单我又怕不够新颖和有趣。我来世乔小学上的第一堂课是三年级手工课,我教的内容是剪雪花...

党旗宣誓不能省

党旗宣誓不能省 最近习近平率领党中央最高领导班子到党的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言,让我们全体党员无比激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开拓前行,这已成了大家共同的行动。 由此我们看到入党宣誓是多么重要,它真的是激励党员奋力前行的动力;当我们面对镰刀铁锤的鲜艳党旗,举起我们紧握的右手庄严宣誓时...

[母亲节文章]我的母亲

记忆中的母亲是瘦小的,一米五左右的个子,圆脸齐耳的短发,用那年代才有的两颗细长的钢丝发夹把油油的黑发紧紧地贴耳卡着。这样的发型伴随了母亲一生。 为了把我们姐妹四个养大,母亲做了二十多年的家属工,一天工钱五角到八角。为了多拿三角钱,母亲总是抢着做最累的活。回到家母亲还不能闲着,她得挑水、洗菜、做饭...

儿时的元宵节

我总觉得三十多年前的元宵节要比现在热闹许多。 在东北的农村,地里的活一般都要从阳历四月初一直忙到十月末,所以在农忙阶段的节日就几乎都不被重视,多是草草地应付一下了事。比如清明的时候,母亲只是早晨象征性地煮几个红皮鸡蛋,我们每人分上两三个,节就算过完了。端午节的时候也正好赶上了夏锄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