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杂谈

阅览492 作者:走过四季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2609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小时候,对于元宵节没觉得有多么重要,它远没有过年带来的快乐多。过年可以吃许多好吃的,可以连续吃好几天,可以有压岁钱,可以去亲戚家玩个痛快。元宵节呢?就是那么一天,小时候正月十六开学,过完元宵节,就得去上学了,一年的好日子也就过完了。过年的时候数着手指头,眼巴巴地盼望着,过元宵节的时候,不用数,也不用盼,日子一天天过去,元宵节很快就到了。都说,这么快就过元宵节了,觉得过了年还没有几天呢。那心里就有几分失落,几分不舍。不舍年离得越来越远,不舍过年的热闹气氛。过完元宵节一切按部就班,一切都要恢复原样。虽然一个寒假没有见到同学老师,心里有些想念,可是远没有在家玩乐的吸引力大。所以对元宵节不是那么渴望,也不是那么欢迎。

长大了,过元宵节也没觉得有多么重要,年过了,节过了,该收收心收拾一下干活了。过完元宵节,就开始干农活了。果园里需要清园,玉米地里的玉米根需要刨挖出来,返青的小麦需要划锄,那么多的活等着干。过完元宵节,大人的好日子也到头了。过年的时候想着一年都在忙活着,过年可能好好歇息几天了。过完年,走完亲戚,大家聚在一起说话,聊天,打扑克,玩麻将。正在兴头上呢。元宵节到了,所有的娱乐都要停止,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心里也是有些不甘心呢,觉得过完年的日子过得太快了。

在城里过元宵节,都有灯会,元宵节的时候,去看灯,人山人海的场面让人精神振奋。在别的地方的农村,元宵节也是很热闹的,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尽情的挥洒着过元宵节的快乐,过完元宵节,想这么痛快地玩乐都不能了。汗水随着脸流淌,欢笑声响切云霄。在我们这里没有灯会,没有灯展,也没有舞龙舞狮,扭秧歌的。只有晚上的时候放烟花炮竹,大人孩子都站在大街上看燃放烟花爆竹,漫天开放的烟花常常引起大人孩子的声声赞叹。他们自己有时候也放,让别人家的大人孩子跟着赞叹。小孩子手里拿着小的烟花满大街跑,一边跑,一边大声喊叫着,笑闹着。到月上中天的时候才回家睡觉,睡完一觉第二天就该上学了。

元宵节虽然说不那么重视,不过它是过完年的第一个节日,人们还是很认真的过的。元宵,在过去穷的时候不是每家都能吃上的,不过饺子还是是要吃的。元宵节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就像除夕夜要吃饺子一样。吃完正月十五的饺子,从正月十六开始,都开始该干嘛干嘛去。

没结婚的时候在娘家过元宵节,就是那么平平淡淡的过来了。没有什么难忘的记忆,也曾跟弟弟妹妹一起去看别人放烟花,也给弟弟妹妹买过拿在手里小型的那种烟花放着玩,他们经常不小心把衣服烧个窟窿,过完元宵节还的给他们缝补。

结了婚以后在婆家过元宵节,也是那么平淡地过着。唯一不同的是,婆家这里过元宵节要做灯,送灯。虽然娘家跟婆家相隔十几里路,风俗却不同。第一年在婆家过元宵节,公公还在世。吃完午饭,他在那里忙活着把萝卜切成一段一段的,用小勺子把萝卜段的中间挖空了。然后把废弃的蜡烛头,蜡油放在一个小罐子里放在火上烤,等蜡都花开了,再搅和上一点花生油。把中间晚空的萝卜段的中间插上一小截草棍,上边缠着少许棉花。把烧开的蜡烛油浇在上边,蜡烛油不用太多,能把挖掉的萝卜孔填满就行。浇灌完了放在那里凉着,等蜡油都凝固了,晚上用。当时看着公公把那么多萝卜段,都挖空了一个一个地浇灌上蜡油。感觉挺新奇的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点啊,家里要点,晚上还要去祖坟送灯呢,给老祖宗送灯,让他们照着捉虱子。我忍不住笑了,他说,你们村不送灯吗?我说,不送,从没见过做灯的。

做完萝卜灯,他又开始用豆面做灯,把磨细的豆面,用开水烫的半熟,然后揉成一团。肉的光滑细腻了,再揪成小块,用手捏成小狗,小牛,小猪,小鸡的形状,给他们做上眼睛嘴鼻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动物在他的手下出现了,看得我眼花缭乱。我问他这是做什么用的,他说猪是放在猪圈上的,牛是放在牛棚里的,鸡呢当然是放在鸡窝上的,狗就放在狗窝上边。那些小动物的身上,都有一个小圆窝那里是放油的地方也是拆上一小截草棍,不过,那窝里放的都是花生油。元宵节的晚上,公公带着他儿子去祖坟送灯,婆婆就把那些豆面灯放在该放的地方。然后把萝卜做的灯,放在大门外,大门两边一边一盏。家里的每间屋子也都要放上一盏,放的时候要先拿着房间的各处照个遍,特别是那些犄角旮旯。都要照一照,桌子底下,炕的角落,反正所有的地方都统统照一遍。照完了就把灯放在窗台上,等着它什么时候把油燃烧完了,就算玩。那天晚上家里到处是闪闪烁烁的灯光。家家户户的大门外,家家户户的各个房间。还有山野里的祖坟上都闪烁着灯火,看着挺壮观的。

不知道婆家这里的人们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习俗的。不管这个习俗是什么时候有的,可是给元宵节增添了不少乐趣。有了这个习俗,元宵节就有了一点元宵节的气氛。觉得挺有意思的。这里的家家户户的男人在元宵节的下午都忙碌着做灯,晚上去送灯,点灯。

公公在世的时候是他老人家做灯,他去世了,他的儿子——我儿子的爹学着做灯。他会做萝卜灯,却不会做豆面灯。公公在世做的豆面灯,等到元宵节过后,晒干了,春天没有蔬菜吃的时候,用来做着当菜吃,吃起来筋道有嚼头,还有一股豆面香,挺好吃的。公公过世了,我儿子的爹不会做,也再没有吃过,想起来还挺怀念的。

儿子小的时候,喜欢看他爹做灯,他跟着捣乱,帮着挖萝卜,帮着出去拿草棍。不是把萝卜挖透了,就是蜡油浇多了。经常让他爹训斥一番,眼泪汪汪地跟我告状。一会的功夫就忘了,又去继续捣乱。晚上吃完饺子,喜欢跟着他爹去祖坟送灯,蹦蹦跳跳地跟着去,蹦蹦跳跳地跟着回来。告诉我送灯的经历,回来还不忘去放烟花玩。

多少年过去了,元宵节做灯送灯的习俗,一直没变。儿子长大了,还是喜欢跟他爹一起做灯,却不再是帮倒忙。他做起来也是有模有样的,跟着他爹去送灯也不再蹦蹦跳跳的,沉稳了许多。如今儿子上班了,今年的元宵节不在家过了。他爹说,今年得我自己做灯了。言语中有些许失落。孩子大了有他自己的世界,不能整天跟在父母的身边做父母的小尾巴。儿子不在家元宵节也得过,灯也是要做的。

这些年人都有些懒了,为了迎合人们的懒惰,集市上有了小的蜡烛灯,做成各式的花样。莲花的、元宝的、各种小动物的,五颜六色特别好看。比自己做得精致、漂亮,价钱也不贵。今年又有了用电的小灯,更省事,更方便了。人们过节的时候买上几个,放在家里点上,拿到祖坟上点上,省了不少的事呢。可是也没了自己做灯的快乐感觉。

每个地方过元宵节的习俗不同,如果能去全国各地领略一番各地过元宵节的风俗,那才有意思呢。

➥ 本文由(楚普阅读网)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坚持就是胜利

“爱心不止,微光不息”,今天是“微光”社会实践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第五天,也是十天的活动的一半了。 就像是十几公里的马拉松赛跑一样,中途是最难熬的,也是最容易放弃的。今天早上不到六点三十分便从睡梦中惊醒,便在思考,来这的目的和意义分别是什么,想着想着脑袋里就萌生了想要放弃的年头,思绪愈加混乱了...

[母亲节文章]可怜天下父母心

晚上,妈妈给我电话了,一直没有接到,后来才看到,打过去的时候,电话占线,打了几次,还是占线,我知道,爸爸又不在家了,妈妈肯定在给弟弟电话了. 到下半年,爸爸经常在外面做事情,因为农村下半年,农活都忙完了,大家都没有什么事情,很多人家就会在这个时候办喜酒,结婚啊大寿啊什么的,一是办喜筵有时间...

女人“宁愿呆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风投婚姻观论

人,是社会的主宰。这里的“人”,是指人类整体,这句话,肯定了人类的高度。 按人的性特征,人,分为男人和女人。尽管社会一直追求男女平等,但在军事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女人略逊男人。给人感觉,社会大势还是男人主导。 按阴阳学分,男人属阳,女人属阴。进一步决定了男人和女人立足于社会——男女有别。...

一次失败的爱情侦查

她是个骨灰级的网络达人,他也是,于是,网络搭起了他们爱的桥梁。她自认为还算个可爱的公主,而他也算那种酷酷的男孩,于是,在第一次见面之后,他们爱的火焰便愈烧俞旺,很快就步入了爱的殿堂。 可是,婚后,一切归于了平淡,他开始觉得她对他没有以前那么粘糊了。有的时候,打电话过来,她总是一边和他讲着说自己很忙...

不要明日复明日

在经过慎重的课题选择之后,我选择了不要明日复明日这个心理健康课题,给五六年级进行授课。整节课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播放故事《寒号鸟》,在播放故事的时候,同学们都认真仔细地听着每一个字,利用寒号鸟这个故事,我引入了今天的课题,帮助同学们更高地理解今天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