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阶段师生关系探析

阅览3148 作者:swxt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2183 阅读时长:大约 4 分钟 ☑

今年暑假我跟随教科院的守望心田社会实践队去了雷州市白沙镇西坡小学进行了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支教活动。在这十天里,我担任了五年级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农村的学校生源少,整个五年级就一个班总共16个人。我作为班主任兼任课老师我的职责是教学兼对孩子进行管教。在开学的第一天,我就给我们班学生留下了严厉、凶、脾气差的第一印象。这个说法是第二天上主题班会的时候同学写给老师的一封信里提到的。这个形象是我刻意塑造的,也是听取了一些师兄师姐的建议,要先在学生面前树立一个威严的形象,这样在课堂上的时候他们就会比较听从老师的话,然后再慢慢地对学生宽容一些,对学生亲近。在这十天的管教中,我采用的手段有皱眉、瞪眼、大吼、命令、指使、暴力拉扯、踢课桌,最严重的是有一次因为一个学生吵闹拍打了一名六年级的同学。这些做法在短期内看似很有效果,确实,学生们会很容易对我服从,听话。课堂秩序纪律确实是好很多了。然而我也看到一些学生讨厌我,不敢亲近我,而我想亲近他们却隔着一层膜。当我采用这些暴力的、不尊重人的管教手段后,我是很懊恼和悔恨,会有一种挫败感,这样做令我的心情很不好,我也知道这些方法会伤害人。这些是我做得不好的地方。

在当班主任对我们班孩子管教的过程中,我有努力地去多一些了解我的学生。当我做出过激的行为时,我会向孩子道歉。我会尽可能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行为。男生们好动、贪玩,爱打闹,是他们的天性,我会尽量少地去干预他们。当我意识到我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不会依赖大吼这种不尊重的语气态度去和他们交流,而是尽可能地用平和的语气去和我们沟通,去引导他们将心比心,激发他们的同理心。比如,我们班的阿良同学用班上的抹布去甩打我们班的阿宝同学的脸。我会明确告诉阿良这样做是很不尊重人的,会让人生气。以后不要做这种让人生气的事情。同时,我也犯了一个错误。因为我是这样处理的,当我知道了事情原委后,把抹布拿在手上去甩打阿良同学,边甩边质问,“我这样做你会不会生气。你为什么要去做让人生气的事情?”结果是阿良哭了,很生气,用雷州话去骂我。我这哪是激发他人同理心,我这种暴力的行为带给他的是恐惧抑或愤怒、反抗、对老师的疏远和憎恨。在这样一个恶劣的氛围里能起到好的教育和引导效果吗?当我们面对孩子时,我们传递给他的首先就是我们自己的为人处事。儿童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不管成年人的行为方式如何,孩子都会去模仿。《正面管教》一书的作者简。尼尔森说,“我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么一个荒诞的观念,认定若要让孩子做得更好,先得让他感觉更糟。”在这次事件之后,在下乡的第三天队伍举行运动会的时候,阿良再次欺负一个四年级的女生,上次的教训,我和他说的不要去做令人生气的事,他依然没有听进去。惩罚、呵责真的能够长期有效吗?我很想弄清楚为什么自己会采取那些管教方式,好的、理想的管教方式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我看了一些书,进行了一些思考,觉得隐藏在这些问题之中最核心的也是我们最应该省视的——师生关系。

小学教育阶段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首先是人与人的关系。那么理想中的与他人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这首先从人的基本需求说起,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都有归属感和爱的需求。我非常认同法国教育专家卡特琳娜.盖冈的观点,她的观点也正非常契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从生命之初直到最后一口气,首先渴望的是被爱,被真正倾听,被尊重,以本初的样子被接纳。更确切地说,他们希望自己的情绪、感觉、意愿能被听到和被理解,希望在有需要时能够得到建议和帮助。但他们更深的渴望首先是建立和谐的相互理解的人际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学生、非暴力沟通创始人马歇尔.罗森贝尔博士讲述过如下现象:“几年来我主持过一些为家长开设的培训课,通常我先把受训者分为两组,分别呆在两个房间。我要求他们写一段他们自己与另外一个人有冲突时的对话。一组的冲突对象是一名儿童,另一组的冲突对象是一名邻居。两组都以为自己的联系针对的是相同的冲突。然后要求两组念出他们的不同对话……每次当我要求做这个练习时,都发现与儿童产生冲突的那一组交流时表现出的尊重和同情远少于同邻居产生冲突的那一组。参试者很沮丧地发现我们很容易对一个人不近人情,仅仅因为我们发现他是个‘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觉得这和我们中国几千年的思想传统有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放到家庭这一层面来看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权力架构,强调尊卑有序,儿子听从父亲、妻子听从丈夫。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则是支配式的教育方式,用控制、操纵的方式来教导孩子。从这一角度来看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会出现叛逆期。到了青春期,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觉醒,他们不情愿再被父母使唤,觉得自己可以为自己做主,出现反叛的行为和情绪。成人和儿童关系是不对等的,儿童体格上的弱小,让人很容易侵犯他们。这种支配式的教育方式缺乏倾听、理解和沟通,而这些正是相互沟通的基础。

我们没有的东西是无法给予孩子的,包括我在内的绝大多数青年人生活在这样一个文化环境和家庭教育传统中,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深受这个大环境的影响,被体制化了。不过我们人类自身还有省思能力,通过看书学习,通过一些习惯的调整,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进而影响他人,影响我们周遭的环境,为营造一个和谐的相互理解尊重的师生关系共同努力。

➥ 本文由(蝉鸣)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母亲节文章]脚印

在成长的世界里,时间是经,空间是纬,细细密密的织出了快乐与忧愁,织出了开心与泪水.而在记忆的每一个转角,每一个绳结之中其实都有一个秘密的记号,在我的记忆里,关于母亲的记号就是脚印. 小时侯家里穷,没钱让我上幼儿园,于是妈妈就总是背着我去村口的小河边学习.河边有很多沙土...

不要成为实现梦想的机器

不要成为实现梦想的机器 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他的故事。 他结婚早,有了个小孩。6年前他出来创业,由于业务方向不错,公司发展很快,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在关键时候有小风险投资进来,让他的公司继续成长。这三年因为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他的公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业绩增长的难以置信。用他的话说...

想你

“相识是缘,相知是福,与你相逢,今生无憾”,看到这几句话,不由的想起你,心里感觉甜甜的暖暖的。拿出手机,脑子里回旋着那串清晰熟悉的数字,却再也听不到你那响亮、温柔的磁性的声音。真的很想念,你却不在,离我而去,杳无音讯。留给我无限的伤感、怀念。 三年的相识,三年的情意,三年的牵挂,三年的相思...

我的心灵在等待友情的温馨

1 如晦的风雪 给这个冬天添上一丝阴冷的晦气 我的心突然在这个冬季僵硬了 眼睛看不见窗外飘洒的雪儿 伴随着这个冬季的寒冷 风雪一串串飘然而至 连同那恶毒的冷语 这是不详的声音 这里每一片雪花都飘散着 凶狠和死亡气味的声音 洒落在走向春天的路径上 2 在我们走向春天的路径上 坚冰已化作泥泞...

尽己所能传播知识,积极探索红色资源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加强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岭南师范学院高度重视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每一位学生自行组织队伍,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并给予优秀队伍资金支持。 在三下乡中,大学生应该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科学的生活观念在广大农村传播,应该紧密结合所学专业技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