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底最挂念的人

阅览5708 作者:吴念真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072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淡淡的笔触,纪念心底最挂念的人。

直到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睡在那种用木板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而入。

同样地,孩子们也是。

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因为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因为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的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

午夜父亲回来,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一个搬动、摆正之后,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

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继续装睡,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

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最后整个人被他抱了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短短半分钟不到的来自父亲的拥抱。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妹坦承这种装睡的经验,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我也是!

或许亲近的机会不多,所以某些记忆特别深刻。

有一年父亲的腿被矿坑的落盘压伤,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一家私人的外科医院治疗。

由于住院的时间很长,妈妈得打工养家,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某个星期六中午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后火车站不断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指甲。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翼翼地帮父亲剪趾甲。

当我剪完所有的指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着眼睛看着我。

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再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晚上就睡这边吧!

那天夜晚,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地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去看了一场电影。

一路上,当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以及一群叔叔伯伯,踏着月色去看电影的情形的同时,父亲正好问我说:记不记得小时候我带你去看电影?

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第一次帮父亲剪指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

那是一家很大的电影院,叫远东戏院。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纪录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还不时在我脑袋里播放着。

➥ 本文由(绮思)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宁再军的文学梦

宁再军 安化县大福镇东山管区东山村人,本刊又一次推出的一位草根文学青年。高一起痴情于文字,是典型“书中自有颜如玉”理念信奉者。在颠沛游离的间隙,拼命地节省时间来读书和创作小说。作品发表了不少,却基本收不到样刊,更无从谈稿费收入。与现代纯写小说者不同的是,这位年轻人还颇通老祖宗的格律...

梦想的勇气

梦想的勇气 文/余杰 前几天,我跟几个正在念高三的北京中学生聊天。当谈到“理想”这个古老的话题时,他们每个人的想法都让我大吃一惊。我以为这些男孩女孩最大的愿望就是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然而,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谈到这一点。 有个女孩说,她的理想是当一个电影人。这种电影人是纯粹的自由人...

我的外婆

我的外婆,是位小脚老太太,她今年八十多岁了,满头银丝,总戴着个帽子,穿的也是布鞋,人虽然瘦了些,但看起来还十分精神,个头儿高高的,腰板儿直直的,眼不花耳不聋,身体十分健康。 我生下来,没有几个月,奶奶就去世了,所以我对奶奶没什么印象,留给我美好记忆的是外婆。外婆具有大家闺秀的外表和气质,但听妈妈说...

只要不停,慢也能成功

只要不停,慢也能成功 文/葛霞 他没有影帝王羽的名气、梁家辉的人气,也没有张家辉的硬气,更没有梁朝伟的帅气,在星光灿烂的金马奖盛典上,他只是被认为不可小觑,但最后他爆冷全场,夺得台湾第50届金马奖影帝,他就是台湾着名导演蔡明亮的御用演员李康生。 李康生出生在台湾一户普通人家,按部就班地从小学进入初中...

从此不再

都说年少情感像中午的太阳热烈,往往可以不顾一切。而我想说,我的感情是多么像一袭平静的湖水,只是在几许微风吹来,泛起丝丝涟漪。 至今我仍是觉得这发生的一切都是偶然,又好像是早已经注定好的。注定我今生不能逃脱。 认识杨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那时我正在高三,他是跟朋友来的,听说他是在上海当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