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父亲

阅览2253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861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曾经有一家报社举办过题为“发现母亲”的征文。“发现”两个字让我很震惊。就像身边的风景未必会一一游历,我们对身边的人也往往熟视无睹。

2003年夏天,母亲因为子宫内膜腺癌住院。在陪护的那段日子里,我经历了多少个生命中的第一次啊:第一次陪母亲逛公园,第一次为母亲买零食,第一次为母亲梳头,第一次为母亲洗脚……

在母亲面前,我真正长大了,因为在她眼中,我是支柱,我必须像山一样坚强,她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依赖我。

父亲同样也是被忽视的那一个。

感谢张艺谋,感谢高仓健。这两个硬朗的男人,《千里走单骑》,千里的仆仆风尘,是父亲发现儿子的旅程,更是儿子发现父亲的旅程。那一对倔强的父子,纵然生死两茫茫,所有的隔阂也终于冰消雪融了。

有人称赞高仓健说,哪怕是他的背影也是充满了戏剧感,绝非虚言。病房里的儿子拒绝见父亲,高仓健只是呆呆地站着,一言不发,竟然浑身是戏,我满脸是泪。在母亲的病房外,我曾经多少次竟是用呵斥的语气和父亲说话,父亲惊愕的神情、无助的背影是何其相似。

我是父亲带大的。当时父亲是供销员,长年派驻在北方。从3岁起直到读小学,我都和他生活在一起。那时的父亲心思缜密,细心地呵护我。我怎么也不会忘记,为了不让我着凉,父亲冬天在招待所一针一线地为我缝制睡袋;我怎么也不会忘记,每年春节回家,为了我不被挤伤,父亲在春运的火车上驮着我两天两夜不放下。可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和很多父子一样,我们的交流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疏远,亲昵成了敬畏。也许这就是父亲作为家长的权威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我一天天长大,父亲的事业越来越艰辛,接连的挫折和打击使他显出了疲态,曾经缜密干练的他开始丢三落四、犹豫迟疑。我们的隔阂越来越深,敬畏竟然成了不屑。

母亲生病的那些日子里,父亲一次次地遭到我的呵斥,更加无语。转身离去时无奈的背影在我记忆里一遍一遍地浮现,像鞭子一样抽打我,让我无地自容。

晚上打电话回家,父亲接的,一听到我的声音就说:“我叫你妈来接。”我想对他说:“爸爸,我错了,我爱你,像爱妈妈一样爱你。”话出口却成了:“噢,叫妈接吧。”

可是,爸爸,我真的爱你。

➥ 本文由(星辰)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妈妈的笑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在这个世界上,有这样一个人,给了你生命,给了你健康,更给了你幸福。她把全部的爱与精力都给了你,却没有任何埋怨,无私而伟大。她从未想要有一天会索取,只想让你快乐的成长。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就注定了会好好的爱你。总想把最好的留给你,总想把最好吃的给你,总想把最好看的衣服买给你...

抗日英雄王铭章的故事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泰兴场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 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著名抗日将领。王铭章在徐州会战中,因誓死保卫滕县(今山东滕州)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女儿,我在听

午夜的电话铃声似乎总比白天更刺耳、也更急促。被惊醒的我从床上一个激灵坐起来。电子钟上红色的“12∶00”在黑暗中显得尤为诡异。我想起远方的亲人和朋友,各种可怕的猜测涌进脑海:急病?意外?暴力? 我一边推醒丈夫,一边心惊胆战地拿起话筒:“喂?” “妈妈……”听筒里的声音细若游丝,几乎被电波的杂音淹没...

打电话的乞丐

好不容易又是一年中的第二个长假了,毕成江决定不回家,他已经和女朋友杨红商量好了,利用国庆长假去贵州荔波的小七孔看看这个中国最美的地方。 在约好的地方等杨红的时候,他听见旁边的电话亭上有人在打电话,他好奇地望过去,这是个露天的电话亭,透明的防雨罩下,打电话的是个年轻的乞丐。地上一个肮脏的黑色塑胶口袋...

三诺首席科学家:美国回来的“邻家大叔”

强生、罗氏、拜耳、雅培,说起血糖仪,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四大品牌,就像说《射雕英雄传》的武林高手时,必称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一样。但是,几年前,美国一款Nova血糖仪横空出世,随后强生悄悄退出了美国医院市场,同时在中国医院大力推广Nova血糖仪。 这一市场突变的背后有一个关键人物,他叫蔡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