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河有个罗通山

阅览4441 作者:大沁塔喇猎狗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112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听说柳河县内有个罗通山,心里对它就一直放不下,于是,就利用一个休息日,带上北京的几个小青年(一起做工程的同事)游玩去了。

自从梅河口“引龙入梅”工程开工以来,北京那几个小青年一直战斗在工地上,根本没有时间出去玩玩,头几天我带两个青年看了一下梅河口的龙泉寺,他们高兴极了,问还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什么时候还带他们出去玩。这次出游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为解决人多车坐不下的问题,我慌称费用AA制,尽管这样还是坐满了一车人。

罗通山离梅河不远,不是名山,只是传说罗通在此驻扎过军队。

午饭后我们便出发了,大约走了五十公里左右就到了。罗通山还属于刚开发阶段,主要是山上有几处溶洞,最大的应该是水帘洞,属于喀斯特地貌。上山的路并不好走,是没有铺装的土路,尽是些裸露的山石和碎小的石头,车轮接触后有种滑滑的感觉,加之山势险峻,让人有些骇怕。我们选择水帘洞为参观点,它位于600米的山腰上,车到了那里根本没有停车场,只有一块稍微宽的路面可以停车,调头都挺费劲的,在大家的帮助下,我打了五、六把舵才把车停好。下车后,顺着山路走了三十几米远就到了水帘洞,迎面走来一位姑娘向我们索要门票,每人30元,我和她说司机是不能要钱的,一般旅游景点都有这样的规定,目的是让司机常带客人来,最后我们五个人给了100元。姑娘带着我们走进水帘洞,她说这个景点是亲戚承包的,她是帮忙的,路上我们了解到,这个景点每年不仅要投资开发和建设,而且,还要向旅游主管部门交管理费,向村委会交承包费,开销是很大的。

走到洞口,一个巨大的石壁矗立在我们面前,顶端凿刻着“水帘洞”三个大字,在石壁左侧还有吉林第一洞天“的字样,走进洞中路时宽时窄,最宽处也不过2米,洞顶最矮处人还得低头才能通过,脚下始终有一条小溪相伴,墙壁湿漉漉的。这是我第二次看到喀斯特溶岩地形,第一次是在官马溶洞,那里比这儿有名气,但感觉不如罗通山好。我对姑娘说这儿有那么好的一个传说,为什么不加大宣传力度,她说前几天省里来了一伙记者,说是要写点文章。是啊!这里的景点还处于原始状态,需要各界给以关注。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感到有的景物形象都不错,只需要有人给它起个文雅的名字。对洞里的瀑布特别感兴趣,水流之激,水势之大,水声之悦耳,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洞中有三个大厅非常漂亮,只是还没有人工布置,让人感觉空荡荡。水帘洞长约法1000米,据说还有2000米可以继续开发,这在参观中就能看到洞中有洞,道中有叉路,当地人说整个山都是相通的。

回来的路上又看了三仙夹森林公园,据说是一个县长放着官不干了,下海经商,承包了此山。有胆识、有气魄,让人佩服!

罗通山的确是个待开发的好景点,希望有关部门支持开发建设,使它早日大放异彩。

➥ 本文由(墨客)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万福仙之行

星期六那天,我们一行十几人去了于田的万福仙。 那天,阳光明媚,空气中弥漫着早春的气息,阵阵春风吹过脸颊,感觉特舒服。沿途的树木只是吐出了点点嫩芽,偶尔可见一朵两朵的桃花,星星点点,倒也别有一番风味。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片油菜地,金黄的小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铺了一地的金子。微风吹过...

春光烂漫,细数花开

西北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尤其是在陇东高原平凉的华亭小城,那里风清,云白,山清,水秀不但有悠久的诗歌传统文化,地域独特的韵味,还有人们特有的纯朴善良都会让那方神秘的土地上常常诞生性灵,田园的诗人。 ?就像谢冕老师所说的“诗歌是名族的心灵,是时代的脉搏,当我们的身边充斥着物欲的诱惑,当精神...

拾荒女人

我分行大楼附近有一个专靠捡拾破烂、收购废品为生的女人。她个子矮小,为人大大咧咧,说话的声音像喇叭一样嘹亮。由于一年四季里都是忙忙碌碌,那乌黑的头发下面仿佛任何时候都是冒着热气、泛着红光。 女人名叫“春妹子”,可是从来没人叫过这名字,都叫她“矮婆子”。这种称呼分明透着某种轻蔑,对此但她并不在乎...

感悟人生

感悟人生 闲坐窗台,品读季羡林散文集,不觉渐入佳境,思随文走。 季先生95岁还坚持写作,他老而不朽、笔耕不辍的精神让我无比钦佩,他对人生的参透、笑面人生的态度更是让我信服。潜心细读他谈人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完满才是人生、世态炎凉、走运与倒霉、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事、容忍、成功、知足知不足...

双头俑

扬州双博馆,进入大厅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尊双人头蛇身俑。巨大的雕塑陈列在大厅的中央。左边,扬州历史博物馆;右边,扬州雕版印刷馆。扬州双博馆由此得名。双头俑的两个脑袋,分别指向两个博物馆,仿佛指路的箭头。 双头俑,或者说双头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在古代中国的出土文物里,并不少见。中国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