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入江南烟水路

阅览6749 作者:柑葶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2004 阅读时长:大约 4 分钟 ☑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晏几道的词,一如他的别号,“小山”,小山重叠金明灭,让人忆起江南的小山屏,江南女子如远山的眉黛,江南依山而建的亭台楼榭。初识晏几道,是在一次聆听筝曲《江南》时,有人以他的这阕《蝶恋花》附在曲子旁边,我因此与他相识。

晏小山的词里,大约我最早知晓、也最喜爱的,便是这首《蝶恋花》了。

可我初识我心中的江南,是在温庭筠的词中。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江南,我听说这个词,是在许久以前了。那时,它在我心里,还没有留下半分印象。直到,温庭筠这阕《望江南》。

千帆划过江水,留下浅浅银白痕迹,淡痕又倏尔被渡江人的青箬笠、绿蓑衣给抹去,只留给登楼者无限惆怅,留给读者无际梦境。斜阳洒在江面上,却教柔波给漾成昏昧不明的泪痕,脉脉的目光。长篙划开轻轻点点的白苹,浮荇青青,江水悠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温庭筠又写过这样一阕《梦江南》。前一篇是如水波般的惆怅,文辞亦如白苹轻盈,似江水悠扬;后一首则更凄迷,山月皎洁,水风清凉,可是月光却又清寒,风也带去落花,只有鬓云摇曳,如雨丝的梦散入江南的烟水里。

那时,燕乐初兴,词才刚刚开始发展起来,大约词与词牌、与乐曲的联系还很紧密。那时的江南,像是吴越水乡传来的歌声。

于是,江南走进人的梦里。那里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那里明月白露,光阴往来;那里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那里有故乡的莼菜鲈羹,故乡的吴侬软语。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那时的江南,像一支清越的歌,像江畔初长的青嫩的苇叶,在我的心里,茁长新芽,而四周萦绕着水的波光。

后来,我听到了筝曲《江南》。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在我写这篇时,我才恍然发觉,我与晏几道的这首《蝶恋花》相识,是因为筝,而词里不亦写道“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么?筝,大概因其曾流行于秦地,或因秦人多善弹筝吧,它又被称为秦筝。这名字真美,让人浮想起“铮铮”,抑或是“琤琤”。可惜,“秦”字虽也美,秦国和秦朝,却总让人想起征战、杀伐。说来也怪,听说那时的秦,有的地方竟是水乡,故而以骁勇好战著称的秦人,竟也会吟出《诗经·秦风》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样的字句。

筝的声音,总是那么圆润而灵动。筝曲,有时很轻扬,有时很清越,这首《江南》,则极素淡,雅致得像是江南朦胧的烟水。这烟雨,大约是江南的帘幕吧,却又不能用软金钩将它束起,不能以竹枝将它拨开。

江南应是如此,要么有找照每一处街角的融融阳光,要么有淡至于无的如烟雾雨,明媚或者素雅,温暖或者忧伤。“行人只合江南老”,江南亦只合是一场浅淡的梦。

淡青的瓦,淡灰的石阶,斑驳的粉墙,阳春暖阳下凘凘消融的积雪,如霭散成一方冬雾。或者在岸边,如雪的粉墙,玲珑的桥,柳丝轻拂,水的波涟晃上篱墙斑驳,石桥倒映流水,如镜的水映出粉衣绿裳缃裙,漾成零碎的波光,揉进柳影,揉进岸边女子的笑语,揉成镜中衣裾上的花边,碎成只属于江南的烟水。

如镜一样的水啊。古时,镜又叫水镜。可在我心的最深处,镜与水又是如此相似而不似。“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镜的光那样鲜明,那样新;水波虽闪烁,却很柔缓,暖暖的,淡淡的。

冯煦曾说,小山的词是“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这大约是我喜欢那阕《蝶恋花》的缘故。我觉得这是文辞最美的境界,亦是江南最美的境界。

其实有时我看见晏几道写出“娇香淡染胭脂雪,愁春细画弯弯月”这样的句子,我会失落,或者说伤心,我恐惧,害怕他的词沾染脂粉味,害怕他击碎那浅淡的江南烟雨梦,我真的害怕,写下“梦入江南烟水路”的他,会不会也是个偎红倚翠的浮浪之人,会不会也是个始乱终弃的无耻之徒。

他是晏殊七子,因恩荫入仕,曾因郑侠事入狱,一生仕途坎坷,疏狂简傲。我对他的了解只有这些,他依旧是那个为我描绘“画屏闲展吴山翠”的古之伤心人。可江南呢,是否还是那个轻柔如梦的地方?

我差点遗忘了,江南也曾被血痕浸染过,也曾被笙箫熏冶过,也曾满地流着胭脂香。

词牌《望江南》,也叫《梦江南》。也许最初的时候,江南还是梦。“摇曳碧云斜”,人们多当作女子的云鬓解释吧,其实我多希望,那碧云便只是天边那一簇山抹微云,缀在纯净的江南。原因无他,只是我心里的江南,像是陶潜笔下的武陵桃源,只适合是一场梦,不一定要华绮,不一定要幽远,素淡的就好,可是一定不要沾染浓妆。

人们说“淡妆浓抹总相宜”,可我不喜欢艳丽的文辞,更不喜欢浓重的江南。我心里的江南,只要是素妆便好,或者不事雕琢的就足以美丽,可以给我一枕烟水,一席清凉。

梦入江南烟水路时,江南亦成了一场梦,任我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 本文由(楚普阅读网)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家乡的春天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家乡的春天,这个春天各不相同,别具一格,既有家乡的情怀,又有春天的色彩,是家乡与春天凝练成的美丽画卷。家乡的春天还如一道道土生土长的家常菜,若把它一一端到桌上,虽不够奢华,但却是一道道鲜美无比的乡村野味。 我的家乡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家乡的春天就像英俊的男子,风流倜傥...

回忆抒情散文:浓浓蚕豆香

前些日,突然想起小时候的怀旧零食——农家自产干蚕豆,于是忍不住让母亲从老家带了一些解馋。 晚上,我便学着小时候母亲炒蚕豆的样子,在煤气灶上不停地翻腾炒熟。待蚕豆皮焦、拍锅声音清脆时,出锅,凉冷后,享用。一碗干蚕豆,还是熟悉的模样,黑乎乎沉甸甸的,顺手抓上一把,轻轻一嗑,吐出薄薄的外壳,咬上去...

君有奇才我不贫

像一杯糖水给了一个无比干渴的人,她不知道这水是什么味道,但能在最后一口尝到甜味。前面流走的太急促了,中途呢,像是味蕾的享受,最终,可能被呛到,但它,始终是一杯澄澈的甜味。 起初,我们是同学,你的威严让我退避三舍,那腔调好像是一个班长与生俱来的。不敢靠近,所以不与攀谈。是一株无名小花...

余毒余毒

余毒 拉开沉重历史话题帷幔,走进“文革”十年动乱中的唯一的一次高考,出现了张铁生“白卷英雄”,从而导致无数知识青年“大学梦”在瞬间支离破碎。也使我们还在校园的高中莘莘学子无可适从。知识越多越反动,是那个年代提出的口号。课本一学期下来基本崭新如初便是最好的见证。 政治老师,紧跟顺应形势开讲...

品味人生的精美哲理散文

人生,就没有永远的愁绪,别为难自己,学会放开,放下,看开想开,明天依旧阳光灿烂!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品味人生的精美哲理散文,供大家欣赏。 品味人生的精美哲理散文:品味人生千百样的滋味 喜欢英国散文是很多年前在一家小书店买到一本梁遇春的散文集,其中有一篇论兰姆的文章,很精彩,句句珠玉,才气横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