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散文集《吾先生—旧事抬零》

阅览3393 作者:杨绛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892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一九四九年我到清华后不久,发现燕京东门外有个果园,有苹果树和桃树等,果园里有个出售鲜果的摊儿,我和女儿常去买,因此和园里的工人很熟。

园主姓虞,果园因此称为虞园。虞先生是早年留学美国的园林学家,五十多岁,头发已经花白,我们常看见他爬在梯子上修剪果树,和工人一起劳动,工人都称他“吾先生”——就是“我们先生”。我不知道他们当面怎么称呼,对我们用第三人称,总是“吾先生”。这称呼的口气里带着拥护爱戴的意思。

虞先生和蔼可亲。小孩子进园买果子,拿出一分两分钱,虞先生总把稍带伤残的果子大捧大捧塞给孩子。有一次我和女儿进园,看见虞先生坐在树荫里看一本线装书。我好奇,想知道他看的什么书,就近前去和他攀话。我忘了他那本书的书名,只记得是一本诸子百家的书。从此我到了虞园常和他闲聊。

我和女儿去买果子,有时是工人掌秤,有时虞先生亲自掌秤。黄桃熟了,虞先生给个篮子让我们自己挑好的从树上摘。他还带我们下窖看里面储藏的大筐大筐苹果。我们在虞园买的果子,五斤至少有六斤重。

三反运动刚开始,我发现虞园气氛反常。一小部分工人——大约一两个——不称“吾先生”了,好像他们的气势比虞先生高出一头。过些时再去,称“吾先生”的只两三人了。再过些时,他们的“吾先生”不挂在嘴上,好像只闷在肚里。

有一天我到果园去,开门的工人对我说:

“这园子归公了。”

“虞先生呢?”

“和我们一样了。”

这个工人不是最初就不称“吾先生”的那派,也不是到后来仍坚持称“吾先生”的那派,大约是中间顺大流的。

我想虞先生不会变成“工人阶级”,大约和其他工人那样,也算是园子里的雇员罢了,可能也拿同等的工资。

一次我看见虞先生仍在果园里晒太阳,但是离果子摊儿远远的。他说:得离得远远的,免得怀疑他偷果子。他说,他吃园里的果子得到市上去买,不能在这里买,人家会说他多拿了果子。我几次劝他把事情看开些,得随着时世变通,反正他照样为自己培植的果树服务,不就完了吗?果园毕竟是身外之物呀。但虞先生说:“想不通”,我想他也受不了日常难免的腌臜气。听说他闷了一程,病了一程,终于自己触电去世。

没几年果园夷为平地,建造起一片房屋。如今虞园旧址已无从寻觅。

一九八○年九月二日

➥ 本文由(笔墨)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忆回族开斋节

毕业很多年了,但回忆上学时光,总觉得是最快乐的时候,那时天天只有开心,没有烦恼。五彩缤纷的岁月中,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情,我的童年是美好的,许多事情值得我去回忆…… 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我们班有好几个回民同学,课间休息的时候,我们都爱听她们讲回民的事,其中最记忆犹新的就是她们最盛大的节日---开斋节。...

情感散文欣赏

我们相约今生来世,下辈子还要在一起,相识,相知,相惜。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情感散文欣赏,希望您喜欢! 情感散文欣赏一:红尘有卿,相依相伴 我相信遇见你,生命才变得如此绚烂多姿,冗长的眷恋如春风柔软,细腻,深深的紧连心灵。 灰色的天空突然下起了雨,点点水珠滴落窗前...

妻子

一、 妻,病了,面部神经麻痹,也不算什么事。敷药、扎针,按摩,艾灸……江湖郎中,医院专家,方子用了不少,路也跑了不少。“割”没有间断过,是邻村一个颇有名望的郎中祖传的方子。“割”过一次要等十天左右后再“割”。各种方法要是互不影响,就一起用着。但病就是慢慢缠缠的好不彻底。 二、 那天,寻医归来迟了...

夕阳絮语

斗转星移,岁月匆匆,人生苦短,寿命有终。 不知不觉越过古稀便步入了耄耋之秋,几十年荏苒光阴,从风风雨雨中走来,从大大小小的政治运动中过来,前20年从婴儿啼哭牙牙学语,到拜孔子发蒙读书求学,初入社会,为人师表。40年河东河西,杏坛执教,培桃育李,生活于社会底层,工作任劳任怨,尽心尽职,无愧良心...

故乡听雨

我爱听雨,爱听故乡的雨。 静夜听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当,当,雨滴落在屋瓦上,清脆悦耳,轻盈得像一首首空灵的小诗;嗒,嗒,嗒,屋檐上的雨滴落下来,幻化成一串串悠长的梦,伴我酣然入眠。 最妙的,莫过于在故乡听雨。下雨天,哪儿也不去,泡一壶香气袅袅的清茶,趴在窗台,看竹,看树,看远山。这时候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