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忆儿时端午节

阅览1927 作者:潇湘月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2416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当黄梅细雨还没有诉尽缠绵,第一曲蝉音还没有引起共鸣,我就想起了端午节,思念妈妈的味道。清晨,当第一缕暖阳轻轻拨开薄雾,微风吹来阵阵粽香,我满街寻找着和妈妈包的形状相似的粽子,终于在西街寻到,买了几个,里面的配料丰富多样,可是松松垮垮的,味道也比妈妈做的差远了。在这个思念的季节,我又想起了妈妈包的粽子,又想起了儿时的端午节。

妈妈不识字,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更读不懂我文字里的忧伤。妈妈只知道清明节后就开始为端午节准备,因为每年端午节除了包粽子,妈妈还要给我们买一斤肉和几块方糖,妈妈还要买一些雄黄沿墙边洒,因为我家住在半山腰,毒蛇常出没。为了让端午节过得富足些,妈妈提前就得多攒一些钱。三月,妈妈上山采茶叶和金银花卖;四月,妈妈上山去挖草药。到了端午节那天大清早,妈妈早早地泡好大蒜酒,就去山上砍艾叶草,砍回来后插几枝在门上,其余的铺在屋前的坪里晒,妈妈说用艾叶熬水洗头洗澡夏天能少生痱子。妈妈说用艾叶来熏蚊子既省了蚊香钱,又不用闻蚊香的气味。春夏季节,是山里多蚊虫的季节,小时候,我们只觉得去山上好玩,可是,多年以后,却忘不掉皮肤易过敏的妈妈痒得难受的表情。

端午节前一天,勤劳的妈妈去山上采了一大捆粽叶回来,选了一些长一点宽一点的,一片片洗净,圈围着放在盆里泡。妈妈连同还采了一些棕叶,也用水泡着。妈妈取了一把干稻草,烧成灰,等灰冷了后,倒在一个贴了纱布的筛子里,下面放一个脸盆,过滤的水就是用来包粽子的碱水,然后把泡过一个多小时的糯米泡在碱水里。大约一个小时后,妈妈把糯米和粽叶端出来放在门口,准备包粽子,引来村里小朋友的围观,几个年轻媳妇搬了小凳子坐在了对面。妈妈把一朵扇子般的棕叶架在椅背上,撕成细条。妈妈取了两片粽叶叠加,围成漏斗状,舀了一些米放进去,用手压紧,再加一些米,再压紧,然后左手稍微弯曲,弯成山状,然后把米团稍加挤压形成三角状,数次翻转,接着两边手指再往内压,让中间圆突起,最后裹紧,用棕绳扎紧。一串粽子包好了,就像十几个三角形大青果,干净清爽,像翡翠,又像一群围着妈妈的小朋友。包好了的粽子放进水里,冒气了小泡泡,透过水,粽子在水里晶莹闪亮。妈妈一边包,一边讲解,然后手把手教村里的年轻小媳妇。村里的女人都习惯了来我家门前包粽子,妈妈也习惯了一家家查看。妈妈还帮不会包的人家包,一包就是一整天,忘记了时光。包好后妈妈和媳妇们把家里的大锅搬出来,架在临时灶上,然后添满了柴。火苗舔着锅底,映红了小朋友的脸。煮了一阵后,就用小火慢慢焖,大家都睡了,留下妈妈守着。妈妈一边看着锅子,一边给我们做布鞋,时不时侧着身子闻闻、听听。熬到半夜,粽子煮好了,妈妈才睡,她自己却舍不得先尝一个。

第二天,院子里弥漫着粽子的芳香,沁入一缕粽香,我如痴如醉。在那个时候,几乎全院子的人都吃到了香喷喷的粽子。妈妈拿了一个粽子,拈了拈,压了压,小心翼翼地解开棕绳,轻轻地褪去粽叶,晶莹剔透的粽团就露出来了,一阵香气扑鼻而来,妈妈微笑着闻了闻,轻轻地咬了一口,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把粽子递给了我。我咬了一口,酥酥软软的,又很紧致,油而不腻,糯而不滑,糯米的香味里已浸入粽叶和棕绳的香味。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家里半年都要靠吃红薯和土豆度日,我常常饿得心慌,端午节包粽子算是打牙祭。可是妈妈却大方地送出去,她自己却舍不得吃完一个,我们姐妹还可以连续几天吃粽子。

从初三起我开始寄宿,妈妈每年端午节都托人带一串粽子给我,常常被同学们抢光了,妈妈也不在乎。其实我上小学四年级起妈妈每逢过节心情都不好,因为爸爸出外做生意亏了,很多年里很少回家,妈妈只好一个人独自撑起整过家,三姐常常生病,为了给三姐买药,为了给三姐增加营养,本来就不够吃的稻谷还被妈妈卖了不少。妈妈总是在红薯锅里放一个盆子蒸饭给姐姐吃,我和妹妹忍住不吃,偶尔改善伙食的时候,米饭妈妈只吃一点点,连过节时肉和鱼妈妈都不吃。为了给我们凑学费,妈妈常常挑豆子和蔬菜去七八里以外的集市上卖。三姐最后还是微笑走了,去世前她说此生无憾,因为遇到了一个好妈妈。我想她的灵魂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个情景:在她摔断腿的那几个月里,妈妈常常独自一人背她去十几里外看医生,还每天背她上下学。可是坚强的妈妈从不在我们姐妹和村里人面前流泪和抱怨,只是我有时半夜听到妈妈偷偷哭。每逢过节妈妈就会很开心、很热心地教村里人做好吃的,并大方地把自己做的送人。光阴婆娑,岁月不待人。现如今妈妈两鬓现在已添了不少白发,腿也有风湿,但依然精神很好。妈妈带大了我们姐妹,带大了姐妹的小孩,还照顾过村里不少小孩和老人。

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可是我们又离妈妈很远。妈妈依然保持每年端午节包粽子的习惯,一到端午节,妈妈说她就和婶婶伯母一起包粽子,送给不包粽子的老人和留守儿童。每年暑假我们回去,妈妈都要包粽子,还要亲自磨豆腐,因为在妈妈眼里,儿女回家就是过节,因为在妈妈眼里,家乡的味道最好。其实妈妈包的粽子里依然什么配料也没有,妈妈说村里老人还是喜欢吃碱水粽。我和老公,还有儿子也都吃得津津有味。我也学过几次包粽子,可总是包不出妈妈包的粽子的精致形状和纯纯的味道。

除了端午节包粽子,其他时候妈妈也带村里人做很多好吃的。比如黄雀肉、夫子肉、夫子辣椒、猫耳朵、米豆腐、豆腐等。妈妈还会给大家唱上几段花鼓戏,年轻的时候,妈妈身段和声音都很有韵味。如今老态龙钟了,声音还是没变。没上过学的妈妈还喜欢用成语,现在发现,妈妈的成语有太多用得不贴切的地方,但在农村,给大家带来了许多乐趣。哪有有妈妈,哪里就笑声阵阵。其实,这些小吃里面都没有肉,但在那个年代、在我们儿时,这些带着妈妈味道的小吃,吸引着我们的味蕾,如同一股股暖流穿过我们的心田。

在这个思念的季节,我想起了妈妈那熟悉的笑容,想念儿时母亲的疼爱,那些岁月,我将穷极一生去铭记、感恩。光阴流转,岁月更迭,哪怕光阴老去,还可以感动自己。经年里的那些温暖,我都将铭刻心底!

➥ 本文由(文心)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你遇到的那点痛,算什么

你遇到的那点痛,算什么 文/朱国勇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残疾人。其中几千万人是盲人,他们很多人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看清妈妈的样子。 但是我要说,这些盲人是幸运的,因为,至少他们还有亲人来牵挂。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数千万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其中又有一部分是孤儿,从记事起就没见过父母的样子...

只属于我们的拉轰

一年前,那个时候我们是高三,生活却没有那高三的烦闷。 一开始是前后桌的6个人,伴随着一个一个的加入,我们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团体,每天总是有着许许多多的笑声,忙碌的高三生活有了一份欢乐的声音。那个时候我们逃过课去唱K、上课吃零食、聊天、写同学录;那个时候我们也为了大学这个目标做过自己努力,一份一份的习题...

异地恋

前两天去参加一个婚礼,一切平淡无奇如同所有婚礼该有的模样,除了介绍新郎新娘如何相恋时,新娘忽然大哭,从哽咽到抽泣最后差点号啕,景象仿若王宝钏苦守寒窑18年,老公终于回家了。于是众宾客全把头从杯盘狼藉中抬起来,要看个究竟。 其实没什么稀奇,就是她和新郎官相恋4年,种种原因,其中两年都是两地分居...

我可不可以不这样生活——谈谈梦想

我可不可以不这样生活——谈谈梦想 一个朋友微信给我一段话,某文化人说的:“如何战胜心魔呢?其实很简单,选一件你最不愿意做,但所有人都告诉你是正确的事情。解开人生最大的心魔,一切会豁然开朗” 初读之,貌似写得很是正确。但,所有人都告诉你是正确的事,就一定是正确的事吗...

Today is a good day!

尽管对于每天一场过云雨我们已经成了习以为常了,不过今天这场雨来得太不是时候,因为那时候正好是我们举办趣味运动会的时间,所幸它始终是过云雨,十分钟左右雨就停了,趣味运动会才得以继续! 我们的第一项比赛就是50米跑,五人一组,同学们的兴致都非常高,真正的比赛还没开始,大家都已经在跑道上跑得停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