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节里话劳动

阅览1429 作者:飞翔的大鹏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2702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生活中,最绚丽灿烂的篇章,是劳动篇。那是用汗水谱写的美文,是用心血撰写的诗句。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是欣慰地伫目在劳动收获面前的喜悦。累累硕果,那是阳光雨露的结晶,辛勤劳动的收益。幸福,快乐的欣喜,油然而生。当你看见这些劳动的收成,你就忘记,你肯定会忘记了,那些在劳动过程的艰辛,苦楚,无耐,甚至烦躁。生活上沉甸甸的压抑,社会上真真切切的竞争,也将会忘记得一干二净。反而庆幸,它们使自己的整个劳动过程,变得丰富多彩,使自己的整个生活,变得更具有诗情画意。

劳动辛苦吗?我说,是的,肯定是很辛苦的。劳动快乐吗?这个问题,人们的答案也许是多种多样的。劳动,只有通过勤劳的劳动,我们才会收获得更多。我的父亲,是这样对我说的。我听我的父亲说,他的父亲也是这样传承给他的。所以,我们的家族,是以勤劳能致富的理念,代代传承,教妻育子。

我记得,我们在儿童的时候,全家人都住在农村。那是一个很大的郢房,大约有近百户人家。那个村落,由东西两个生产队组成,在我记忆中的村落里,算是比较大的郢房。而且,大家几乎都是姓张,也几乎都是亲戚。这也许是中国农村的传统,好相互有个照应。

我们的家,住在靠近村落的东部。前排有五间大屋,中间有一间,开着一个大门,大门朝向南方。门口一边有一个土凳。我们小的时候,经常猴在上面坐着。夏天,东南风吹来,在屋里,就像现在的空调房间一样,感觉到很凉快。东边是厢房。从里屋进门,第一间是厨房,第二间是柴房。西边是一座一人高的土墙,后面是堂屋。相屋和西山墙之间,是一个不小的四合院。在冬天里,那是一个晒天阳的好去处。我记得,在我孩提的时候,经常赖在妈妈的怀里,将头靠在妈妈的胸上,眼睛微微闭着。像睡着,也像在享乐。再长大一点,就赖在妈妈的腿上坐着,头依然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妈妈轻轻地拍着我的背,哼着哄我睡觉的催眠曲。我尽情地享受着妈妈的母爱。

现在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三四岁的蒙童,就要学习所谓的特长。爸爸妈妈,也忙得使自己的孩子变成了留守儿童。生活怎么会变成这样!没有母爱,童年的生活,将会变得枯燥,苦涩,乏味。在这个小院落里,嫂嫂和姐姐学会了补衣、做鞋。这里没有大声的喧哗,只有慢声细语的传承。这里只有家庭的温馨,没有生活的浮躁。这里只有亲情的交融,没有争夺的讹诈。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母亲是天,孩子就是天上的星星。母亲是地,孩子就是地上的小树。我至今仍然有念家的情怀。

那西边围墙的顶部,两边是斜斜的坡。春夏秋三个季节里,在土墙的顶部,会看见上面长满蚂蚁菜。到了开花的季节,蚂蚁菜上,开满了许多的花儿。有红的,黄的,还有粉红色的呢。堂屋的后面,是一个与堂屋相连接,其它三面都是用土墙围起来的院子。土墙虽然不高。但是,一般的半大小孩,还是翻越不过来的。北边的围墙,西部一段是围墙,中间留有柴门,方便出入。东部一段有两间小房子。一间是猪圈,一间是茅房。在雨雪的天气里,我们上茅房,是不会淋到雨雪的。这是爸爸妈妈的勤劳,给生活的又增添的一个亮点。这个后院,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尤其是在满树的大枣长熟了的时候,我更喜欢到那里去。平时,大多是拽着妈妈的衣裳,要妈妈割些韭菜,或摘些蔬菜,炒炒给我吃。大枣红了的时候,我便更多的是拽着爸爸和哥哥们的衣裳,要枣子吃。他们也乐于这样做。因为,他们在帮助我的同时,自己也享受到了一些。帮助别人,自己也能分享到一份成果,这是我们经常应做的事情。人,自私到只有自己的时候,他的人生道路,将会荆棘丛生。社会生活如发展到这种程度,人人只为自己,眼里只有自己,这个社会,会乱套的。巧取豪夺,坑蒙拐骗,我们应该唾弃这样的恶劣行为。

我们家前排有五间房屋。最东边一间,住着我们几个没有成家的小光头。最西边一间,住着我的大哥大嫂。大门的西侧一间,放有一个对窝。我的爹爹,乐于助人。他将对窝放在前门边上,方便乡里乡亲的邻里来磕米。对窝是用大青石锻造出来的倒四菱体,上面大,下面小。上面的中间有一个半球体凹槽,用来放被磕的食物。放好后,再用石锤磕。用对窝磕米的时候,我还很小。所以,自己从来没有动手干过。只是因为有人唱劳动的号子,经常到现场看过不少次。有人磕米时,不作声。有人磕米时,唱着劳动的号子。有唱得非常好的,还是很好听的。这种劳动的号子,曲调十分简单的,节奏性却很强,号词也没有固定的。你可以站在边上看。但是,你可千万不要流口水。否则,你的好吃相,就会被编进去,数落一番。那时候,零食很少。特别是过年的前夕,做有些食品,都是熟食。你站在边上,嘴角会不知不觉地就流起口水来。有时候,会把布卦外面的兜兜,都淋湿一大片。

我的父母是朴实勤劳的庄稼人,种田不怕困难,劳动不辞辛苦。泡稻种,育秧,拔秧,插秧,收割,晒粮。田里有做不完的活,他们更有使不完的力气。有一次,天下着大暴雨。父亲对母亲说,这天下这么大的雨,田里淤水太多,会把咱们家的秧苗淹坏的,他要到田里去看看,如果田里的雨水太多了,他要在田埂挖个缺口,将田里的水放掉一些。母亲也要去。父亲说,雨太大了,你就不要去了。我去看看。母亲坚决要去。父亲没说话,就将蓑衣穿上,母亲亲手帮父亲蓑衣的衣领部位系好,不让雨水渗入领口里。母亲将父亲的蓑衣系好后,也拿了一件蓑衣穿上,非要和父亲一起去。父亲执拗不过,只好一道。

外面下着滂泼大雨,不远处的树木,被雨水涂抹得模糊不清。像大写意的淡墨风景画。遥远的田野,都已消失在雨雾中,不知哪里是天,哪里是地。父亲和母亲,一个人拿了一把大锹,一前一后,高一脚浅一脚地向我家的田间走去。父母的背影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千盆大雨,朦胧了我父母的背影。但是,这一幕情景,至今我仍然记忆犹新。我深深地体会到,朱自清看见父亲的《背影》时,那对父亲的爱,对父亲的敬仰,字字句句,情真意切,溢于字里行间。我们的父母携手共行,走过人生最艰苦的岁月,迎来康庄大道,看着我们一个个都已长大成人,倍感自豪。父母的勤奋劳动,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无论是哥哥们上学,还是我和弟弟上学。我们的家庭,从来没有在经济上影响我们。我们几个孩子,也没有一个因为经济问题而辍学。我们的家庭教育,给我们以很大的鼓励。几位哥哥和我,也就学会了相互呵护,相互提携,相互依托。我的父母,是我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他们的身传言教,将使我们几个孩子终身受益。他们教我们热爱劳动,快乐生活。

人生的风风雨雨,我们需要有许许多多的驿站来伫足,需要许许多多次父母的呵护和鼓励。就是我们长得再大,家庭仍然是我们的精神依托。安全的,充满温馨的,情意融融的家庭,是我们每个在外出飘零游子的最好港湾。我们每个孩子的茁壮成长,仍然需要这样的大家庭,充满关爱,热爱劳动的大家庭。

➥ 本文由(方寸)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你会遇到一些想要靠近的人

第二个想要靠近的是群音师妹。 印象中第一次见面是出发前几天的试讲。是个师姐,也沾了队长的关系,让我也来给这些师弟师妹们一些意见和建议,在听完她们的试讲之后。 第一印象是这个姑娘普通话挺好的,试讲时候很是有老师范,将来定将是个人才。 到达目的地才知道这个看起来小小个的师妹...

习惯了,再见了

在荷花一中这短短10天,却像过了一年。从我们到达学校时的无措抱怨,到迎新生的激动紧张,学习生活的平静热闹,再到分别时的不舍感动,这期间,我们尝遍了酸甜苦辣。 回家的这几天,我经常想起在荷花一中的生活,在想这时候我应该在哪,在做什么。离开了才倍感怀念这段日子。怀念全班同学围在一起吃饭,饭后打乒乓球...

你好,南瓜阿姨

南瓜阿姨你还记得吗?在我们来学校支教的第一天,你在咱学校门口唠嗑,你随口问我们要不要南瓜,爱吃的我们,也是就那么随便地厚着脸皮要了南瓜,后来得知你是卖副食类商品的,而且价格公道,从此我们便决定向阿姨拿货了,每次的小交易你总是为我们精打细算,为我们精打细算,你不会强塞货品。你总是和蔼教会我们好多东西...

有你在,我不会挨饿

“铃铃铃铃......”一阵小心翼翼的闹铃响起。天空那一道长虹还未划破天际,大家都还在美美的梦境里还未醒来,也许他们正在哪个小角落里“吃着”红烧肉呢。可是总有些伴着黎明的身影早已经消失在了转角,不见踪迹。他们带着属于自己的责任劳动着,为大家服务着,在属于自己的战场上战斗着。他们的战场是厨房...

元旦趣味小故事

元旦小故事一: 大约在公元前五万年左右,古埃及人已由游牧改为农耕,定居在尼罗河两岸,他们的农业收成与尼罗河是否发生洪水有很大关系。古埃及人从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尼罗河泛滥的时间是有规律的,他们就把这个时间每次都记录在竹竿上,从中得知两次泛滥时间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还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