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费

阅览2125 作者:佚名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067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张亮在今年的高考中超长发挥,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张亮的父母乐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我们家的亮子考上大学了。”

晚饭的时候,张亮发现今天的饭菜丰盛了许多。母亲杀掉了家里唯一的一只老母鸡,一个劲地给张亮夹鸡肉。父亲则端起了那久违了的小酒杯,一边美滋滋地喝着酒一边说:“咱们家的亮子今年考上了大学,这在咱们村就算得上大事了,又为咱们老张家的祖上争了光了。”母亲在一旁不无伤感地说:“好是好啊,只是这几千块钱的学费可上哪去借去啊?”“大喜的日子尽说些丧气话。”又转过头对张亮说:“亮子,学费的事你用不着愁,到时保证你顺顺当当上学。”张亮听后,心神不宁地点点头。

第二天,张亮起床后发现父亲已经出去了,到了半夜的时候才回来。母亲为他热好饭菜后端到了他的跟前,父亲连筷子也没动一下,只在那闷闷地抽着旱烟。母亲着急地问:“亮子的学费借到没有啊?”“你轻点声”父亲压低声音说:“唉,该借的都借了,可还差了一大截子呢。”母亲犯愁的说:“那可咋办哪?”父亲不说话了。过了一会,突然想起来说:“前些日子,亮子他二叔让我到他的工程队去干活,只是那时咱家活忙,我没有答应,要不明天我再去打听打听。”母亲无可奈何地说:“也只有这样了。”“爹,让我也跟你一起去吧。”这时还未睡着的张亮突然说。父亲看了看他,说道:“你念书也累了十多年了,趁放假好好歇歇吧。”张亮不再说什么了。

这天,张亮正在屋里看书,忽然从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张亮出去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只见父亲被人掺扶着回来了。张亮一问来人才知道,原来父亲在干活时从跳板上一不留神摔了小来,幸好没有伤到骨头,只是拉伤了肌肉。张亮把父亲扶到炕上,伤心的说:“爹,都是我把你害成这样的。”父亲摸着张亮的头,内疚地说:“都怪爹没本事,连你上学的钱都没有。”

父亲只在炕上躺了三天便又去干活了。但张亮发现父亲和以前有些不一样,干完活回来身上一点灰浆也没有,身体似乎比以前显得更疲惫了,而且脸色苍白,象是病了似的。尽管如此,父亲每次总能带回一些钱来。

眼看开学的日子就要到了。张亮细算了一下,照父亲这样的攒钱速度,到开学的时候多少还是差一些的。到了晚上,张亮一直在想这个问题,难以入睡。想着想着,他想起在他读高中时一个学生因家穷而家长用卖血的钱供他读书的事,心中不觉得有了主意。

第二天早上,张亮起来的时候父亲已经出去了,他向母亲谎称去一个同学家,便进了城,来到了县医院。张亮办完了一系列的手续之后,走进了献血室,发现有一个身影觉得特别熟悉,待他仔细一看,泪水不禁模糊了他的双眼,原来那个人正是他的父亲。

➥ 本文由(盈袖)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树高千丈的下一句

树高千丈的下一句是什么? 最佳答案: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 【释 义】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最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出 处】《平妖传》第八回:“常言道:‘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小厮怕养不大。若还长大了,少不得寻根问蒂,怕不认我做外公么。” 【示 例】古人有言:‘~。...

一对男女最后的对白,看了就知道

“爱上你不需要理由,你到底懂不懂……。。。”电话响起来了,男孩一看就知道是女孩打来的。 男孩就接起电话;喂! 电话里的女孩说;你在哪? 男孩就故意问了一句;你是谁啊? 女孩就说;你不是要和我见面吗?连我都不知道是谁哦! 男孩就偷笑了一下说;哦!我在车上,就快到了! 女;那等下你来网吧找我! 男...

心灵释荷

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是个大胡子,浓密的胡须铺垂近腹。 据说有一人见此,顿生好奇,问:“张先生,睡觉时,您的胡子是放在被子外面还是搁在里头的?” 大千先生一愣:“这……我也不清楚。是啊,我怎么没在意这个呢?这样吧,明天再告诉你。” 晚上就寝,大千先生将胡子撂在被子外头,好像不太对头;收进被子里面...

一碗挽回婚姻的馄饨

导语:分手的时候,想一想那个和你一起吃过苦的人。最疼你的人,往往不是那个甜言蜜语哄你开心的,而是在只剩下最后一碗馄饨时,却说自己不饿的人。 点击查看图片 这天,白云酒楼里来了两位客人,一男一女,四十岁上下,穿着不俗,男的还拎着一个旅行包,看样子是一对出来旅游的夫妻。 服务员笑吟吟地送上菜单...

楚人学齐语

春秋时期,在现在河南省境内有一个小国叫“宋”。宋国大夫戴不胜比较开明,很关心国事,很想让宋国国君多理朝政,就是不知道该怎样劝说宋王才好。戴不胜知道孟子很有见识,很佩服孟子,也很想向孟子请教。有一次孟子到宋国旅行,戴不胜大夫很恭敬地接待了孟子,向孟子请教说:“您是很有学问的人。请您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