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一天

阅览2853 作者:箫碧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890 阅读时长:大约 4 分钟 ☑

那天我用民族头巾挽着长发,穿着所谓波斯米亚风格的长裙,还裹上了纳西风情大披肩,坐在天龙八部城的一个小亭子里吹风,远眺山脚那些飞檐。这里其实并没什么好,比起无锡的三国城、水浒城可真的差远了。不过到了大理,不能不来天龙八部城,说到底,我对大理的喜欢本就是为了金庸。

不知什么时候,我身边坐过来一个十岁许的小男孩。他长得胖乎乎的挺可爱,圆圆的小脸上嵌着一双笑咪咪和亮晶晶的黑眼珠,他见我在望着他,也就仰起脸来向我乐呵呵地一笑。“喜欢这里吗?”我问。“还好啦!”他答。这时,我才发现,他身后站着同样和善的两位,男的儒雅,女的端庄,两人向山脚眺望一回,也向我微笑。

“你是本地人吗?”男的问。

“啊,不是的。我也是游客。我一个人来的。”

“你一个人出来旅行?还蛮勇敢的哩!”男的眼中掠过一丝欣赏。

“这样穿挺有意思的,我还以为你是这里工作的女孩子呢!”女的微微一笑。

我不由也笑了。“嗯,确是不少人错以为我是本地姑娘的!”

“你从什么地方来呢?”“广东!”“我们也从广东来!”

就这么熟悉了。也姓李,我便称他为李大哥,称他的妻子做嫂子。于是一同在天龙八部城里行走,一同看了皮影戏还有情景剧。他们告诉我说,准备包车前往周城去,感受白族三道茶,顺便看看民居,问我愿否同去。我很喜欢他们,于是欣然答应了。

租了一辆当地特有的很小的客车,这小车,印象中似乎是三轮的,可是我又不能完全确定。总之是类似货车的那种蓝色的车皮,很狭小,仅刚能容下我们几个。连转动的空间也几乎没有了。可是,我们的心思不在车上,只一路闲聊,就这么到达了周城。

一苦二甜三回味“白族三道茶”其实都已经是商业化的表演了,我们也提不起多大兴致,看完就撤,问开车的师傅还有何处可去,师傅便把我们带到扎染作坊去。走在作坊间,四处立了许多竹竿,横着竖着,都挂满了彩色的扎染长裙,壮观极了。但这漫天竹竿的长裙,看上去都是一样的,也实在太没有个性了。实在没有购买的欲望。于是,走出来了。

“这里的民居还挺不错呢,不如我们走走吧。”嫂子说。李哥很随意,似乎他的出行就是为了陪妻子和儿子。拐了一个弯,我们看见有一大堆村民正围着倒在地上的颇大的一株枯树忙乎。他们把干稻草揉成绳子,再把这绳子把枯树的身体卷起来,边上另有人在搭戏台。我心中一动,便问:“大叔,你们是在为火把节做准备吗?什么时候举行火把节呢?”

“是,是,过两天就火把节了!”他们笑眯眯地回答。

我暗自叹了口气:两天,我是等不及了,票已经买好,明天晚上就回昆明。

我们沿着小巷前行,这里的家家户户,都敞开着门,似在向我们招手。我们一路好奇地张望着,一路低声交谈,突然,一所小院里的一位装扮精致的老大娘吸引了我们的视线:她头戴黑线挑花的多层头巾,穿着绣花鞋,正坐在洁净的花木扶疏的小院子里低头做着针线活。我与嫂子相视会心一笑,拍了拍门,柔声唤道:“大娘,我们可以进来吗?”老大娘闻声抬头,她已经很老了,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慈祥的皱纹。她向我们微笑点头示意,我们便欢喜地走进院子里,围她站着,低头欣赏她织出来的美丽花纹。尝试过交谈,但彼此听不懂,于是只用笑容来传达爱意。

她家的房子,是两层的古式木楼,梁柱都漆成猪肝色,很厚重端庄的古风。我抬头仰望那些朴实的雕梁画栋时,才发现二楼有个漂亮的大姑娘从阑干处探出脑袋来,她皮肤细腻且白净,柳叶眉,丹凤眼,眸子乌黑闪亮,水灵灵的蕴着娇美的笑意,她只飞快地观望了我们一回,便闪身不见了。才惊艳,又听一楼厅门吱呀被推开,钻出一个活泼帅气的小男孩来,他冲我们害羞地点点头,又朗声向老大娘打了声招呼,出去了。在这没有语言交流的时刻,我们一点儿不觉得尴尬,反倒觉得有说不出自然舒畅。

告辞老大娘出来,我们继续前行,没几步,便听得前方传来奏乐声丶鞭炮声,连着鞭炮味儿,一并袭来。我们不约而同地加快了脚步。是一所小小的祠堂。人来人往,排队上香,烧鞭炮。满地都是炮竹的红衣,满院里都是烟火味。站久了,眼睛也被熏出泪来。大堂里,一群白发老人或坐或立,摆开了家伙正在吹拉弹唱。他们旁若无人,面容中带着自豪而幸福的笑意,正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之中。周围很多人围观,包括我们。他们是在为即将到来的火把节表演作演练吗?

这一天,我们还远观了三塔。

与李大哥一家告别是在傍晚,晚霞染红了半个大理古城。“以后多联系吧!“我们笑着向对方挥手告别。

可是,其实我们都知道,其实没有什么以后,再过些天,我们便会忘记了对方的眉对方的眼,记忆中,只有彼此靠近的欢乐与温暖。

人生路漫漫,真正能一路同行的人其实没多少,然而即使是只浅浅地同行一段,也值得彼此温柔相待,彼此交付善意与真诚。这,其实已经很足够!

这就是我在大理的一天。

➥ 本文由(风吟)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在珠峰体会生命的珍贵

到了西藏,不去海拔最高的珠峰看雪山,总觉得是件遗憾的事情。 2014年,在体验了布达拉宫的雄伟,感受了大昭市、小昭市信徒一步一叩首的虔诚之后,我和3个广州的朋友,一起坐着旅游公司为我们安排的越野车,一路颠簸来到了珠峰大本营。 给我们开车的师傅是个热情、爽快的人,一路给我们讲着西藏的发展史...

我们的“光棍”岁月

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我们的“光棍”岁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阅读网的作文栏目。 刚参加工作那会,我才十九,直到二十五那年,也没个对象,名副其实的一个光棍。那时候与我一样的哥们姐们一群。那时没人说光棍,有这个词,但没有人说,至少没有像现在这样,挂在嘴边上...

回忆抒情散文:浓浓蚕豆香

前些日,突然想起小时候的怀旧零食——农家自产干蚕豆,于是忍不住让母亲从老家带了一些解馋。 晚上,我便学着小时候母亲炒蚕豆的样子,在煤气灶上不停地翻腾炒熟。待蚕豆皮焦、拍锅声音清脆时,出锅,凉冷后,享用。一碗干蚕豆,还是熟悉的模样,黑乎乎沉甸甸的,顺手抓上一把,轻轻一嗑,吐出薄薄的外壳,咬上去...

中学生哲理散文阅读练习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下面是阅读网小编为你带来的中学生哲理散文阅读练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中学生哲理散文阅读练习篇一:珍惜自己 人世间有许多东西是值得珍惜的,如家庭的温暖,朋友的友谊,师长的教诲,而最值得珍惜的却是自己:自己的情感、意志、青春...

新年登高捡柴

以前的农村流传一句话:“正月酒,二月柴,三月四月农活来……”意思是说,正月就是开心喝酒过年,二月才砍柴,三、四月才开始春耕,描写出乡下的悠闲生活。尤其在靖州苗乡侗寨一带,不出正月份,就还算在过年,人们是很少忙工作的。 但也有例外,新年的那几天,人们总是要选一个良辰吉日出门,到高山上去砍柴...